《對生命說是》中還有一節:對其他人說“是”,頗受啟發。
想想,你花掉了多少時間努力去改變別人?換回來的卻只有失望與難過。
因為沒有人改變過,沒有一個人如你期待地被改變。
你越嘗試去改變別人,別人會越加反抗你。
問問自己,改變他人,真的是你的責任嗎?
你有很充足的理由,你說是為了他好。你憑什么去評判他人?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嗎?你很完美是不是?
為什么你要堅持去改變別人?
在合理化的理由背后,你有一個受傷的自我正對著別人說:“你無視我,不尊重我,也不喜歡我,你不愛我,也不接受我。”
當我們情緒性地對某人作出一個強烈的批評,那是因為這個人如一面鏡子把一些我們不接受、不喜歡和不會自己去做的事反映出來了。
假如你對自己坦誠,你就會發現,隱藏在我們和別人沖突背后的一個這樣的你:感受不到愛、不被欣賞和不被接受的我。
覺察,就是解決所有沖突的妙方靈藥。
首先來一個深呼吸,承認你產生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
頭腦總是熱衷于批評、指責和抱怨。但你內在的體驗是喜愛美好、積極,它平靜而且滿足。
要給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賞作為開始。因為,如果你真正欣賞和接受你自己,別人對你的反應還可能影響你嗎?你還需要用別人對你的順應來肯定你自己嗎?
當你覺察到你的反應,停止這種自我斗爭,回到自我,與自我恢復聯系。
接下來,取代暴力、埋怨和懲罰他人,你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深入體察對方,體會他們的需要,他們渴望被接受的心情與你是一樣的。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經歷構成了他人?
把自己渴望被接受和傷痛聯結,進而聯結上別人的傷痛和渴望被接受。
這時一條道路被開辟,這個大道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各個不同本質的個體,讓彼此能夠融洽地互動溝通。
對他人說“是”,這并不是順從,也不是拒絕,“是”也不是無奈地放棄,而是“接受”,是停止對抗。
接受的意思,你要有選擇。而如何選擇過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嘗試去改為別人或成為別人都是沒用的,我們只能成為我們自己。
記住:
出現了痛苦,是要讓你停下來,只需不斷地回歸自我,保持定力,莫忘初心!
你才是你自己一直要等待的那個人!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
相遇或者離開,
愛或者怨恨,
都只是,遇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