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傾聽美文,品味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我是
乙:我是 ?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臺灣著名女散文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一一風荷舉》。
甲:你是否曾沉醉于瓦藍澄澈的天卻又遺憾不能將它永久保留?你是否曾感動于生活某個瞬間卻轉眼即忘?你是否曾經很努力地想去捕捉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卻總是無濟于事?如果你正困惑,那么來看看張曉風的散文吧。
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張曉風是一位時間魔術師,她能報所有美麗而短暫的瞬間永遠地定格在她的筆下。在她的筆下,野花可以蔓延似海,雜草可以浸滿柔情,萬里河山可以只是幾抹云煙,一池春水卻能蕩漾一生。她抓緊時間描繪了一幅幅溫暖人心的美好碎片,拼湊成了我們每天都經歷著的生活。
甲:她寫春花秋月,有美麗也有脈脈溫情;她寫千年往事,有無奈也有絕美凄艷;她寫手足親情,有溫暖也有感人至深;她寫哲思,有深刻也有可愛活潑。她無所不寫,或者說,她用一支筆,將自己的靈魂層層剖析,展露一顆敏感溫柔而深邃的赤子之心。
乙:他們都說,寫作的人要天生敏感,天生多情,天生細膩,而張曉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同時具有難得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來敏銳地感知生活的風吹草動,又能將其訴諸于筆端鐫刻于記憶。
甲:她以款款深情為刀,以似水年華為金石,一刻一劃留下過往歲月深深的印痕,用心能撫出躍然于滄桑之上的從容與多思。我喜歡她優雅細密的文筆,如縫花般將斑駁的記憶串聯起來,她遣詞造句的用心一度是我讀書筆記的瘋狂摘抄對象。
乙:她說美景時時有何必苦苦追求花好月圓,她說花蕊夫人被虜時沒寫完的半闕詞最是哀艷有如杜鵑的泣血悲啼。她愛兒女承歡膝下的可愛乖巧,也感慨于母性的悲婉忍耐。世間萬象不過是她筆下的橫豎撇捺,真正的溫暖與感動卻實實在在地留在了每個人的心里。
甲:哪個人不愛吃家常便飯三菜一湯,哪個人離得開白開水。大起大落紅燒爆炒式的濃烈偶爾嘗試一下可以,但反復炒作便寡然無味。反倒是張曉風這樣充滿了人間煙火的生活隨筆平淡而深入人心,溫暖來的實在而有力量。
乙:我最敬服的,是明明她筆下的生活是那樣平凡,與常人并無二致,她有家人朋友念念于心,也有各種壓力負荷其上,她也愛賴床,小時候也撒謊偷過糖。這些大家過去或當下都正在經歷的小細節,怎么到了她的筆下就變得韻然生姿,有汁有味?
甲:可我讀到后面我漸漸發現,過著一樣的生活,我們大多數人與她卻抱著不同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我們有很多種過生活的方式,卻偏偏選擇了最平庸的那種。我們刻意讓匆忙的腳步掩蓋自己曾駐留過的痕跡,刻意讓倉促的表情模糊自己的聲音,刻意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還強顏歡笑喝下一碗碗雞湯。我們卻不料,自己心心念念的詩與遠方其實就在自己腳下,只是我們一直為出發找了太多不必要的借口。
乙:張曉風只是比我們多了一顆詩心,所以她有詩有遠方,我們卻只能深夜讀完她的文章再默默忍受生活的茍且。其實我們都擁有著一樣的陽光,空氣與水,憑什么不能像張曉風那樣過一個充滿詩意與哲思的生活?真正的詩在所愛之人充滿深情的雙眸里,真正的遠方,其實就在心里。心之所向,即是遠方。
甲:借用她的一句話來結尾吧:“或見與不見,花總在那里?;蛴蛉保驴傇谀抢?。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圓滿?那一剎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愿你的詩與遠方,永存心間。
乙:今天的美文鑒賞欄目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收聽下面轉入點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