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窗外的風雨聲小心翼翼的,像是不好意思在盛夏的夜晚任性傾瀉一場,然而這種雨夜的溫度卻是非常令人舒適的,我看了一會兒書后漸漸入夢,夢見自己又坐在了大學時期逸夫圖書館的五樓。
圖書館是靜寂的,仿佛人類不朽的性靈全都化作了一頁頁文字被存放在了這里,散發(fā)出一股天然的威嚴和震懾力,不允許任何人發(fā)出翻書以外的聲音。我坐在古樸的椅子上,翻開一本英漢對照版的《小王子》,輕輕撫摸著它的插圖和文字,圖片上那朵玫瑰花開得有點亂蓬蓬,我仿佛聽見它張口說話了......
醒來,聽著夏夜的雨聲出神,回想剛才的夢。忽然意識到,這么多年,人生里不得不跋涉的路,路上許多的理由和羈絆,讓我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再也沒有坐在圖書館里好好地讀一本書。
夢中的那座逸夫圖書館,你是否還記得我,認得我?是否還認得那個凌晨4點多起床,踏著春雨微涼的水花在校園里奔跑,只為在你那里搶到一個座位的姑娘?
10年歲月足以讓我臉上長了皺紋心里落滿塵埃,足以將我變得與青春之時的自己判若兩人,可是,我是從那座圖書館的巢穴中飛出的鳥兒,即便在后來的路途中被雨水淋濕了翅膀,但還是有著一顆從未忘懷的,想要回去看看它的心,即便只是在夢中回去,也是真真切切的思念和回憶。
2008年秋天,在入大學的第二天晚上,我一個人在校園里瞎逛,走到一個有著幾十個臺階的地方,看到臺階上方矗立著一座六層高的建筑,“逸夫圖書館”五個金色大字很顯眼地挺立在這座建筑的正門上方。于是我拾級而上,數(shù)了44個臺階,進入了圖書館。
躡手躡腳的我像個小偷似的一層一層溜達,不敢得罪圖書館里的這份安靜。館內(nèi)燈火通明,我看到許多學長學姐穿梭在一列列,一排排的書架間,但沒有人說話,有的只是輕輕的翻書聲和腳步聲。自習室里也坐滿了埋頭看書學習的人,高高的書摞成了一面墻,將他們與外面的浮躁和貪玩隔了開來。那一晚,第一次見到那么多的書,我觸摸著它們,聞著書香,想起了曾在小鎮(zhèn)書亭看到的一句話:“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大學四年的許多時光,我將一顆真誠熾熱的心放在了圖書館,在書籍里將青春延伸。在我的感受里,文字是最能抵達靈魂的藝術形式,我靜靜地閱讀,學習,發(fā)呆,看著窗外的校園在四季的輪回中變換,從草長鶯飛到花繁葉茂,又到黃葉飄零,再到白雪皚皚。坐在圖書館,會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上的驚濤駭浪在此,人類的靈性、希冀、靈魂的苦痛和幸福、人類的智慧和最經(jīng)典的聲音,都訴說在了文字中,印刷在了紙上,千萬本圖書在你面前,就像千萬條道路,無論選擇哪一本,都能讓你看到美麗新奇的風景。
我讀《小王子》,讀到小王子住的行星比一套房子大不了多少,每天,他只要將他的椅子挪動幾步,便可隨時看到日落。他說:“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 他還說,你知道,當人們感到非常苦悶時,總是喜歡看日落的。那時恰好是黃昏,夕陽里一束細細的光芒從圖書館的窗戶照進來,慢慢地移動到我的書上,寬敞的圖書館已經(jīng)變暗,而我的書桌卻還亮著,我沉醉在這溫和神奇的橘色光芒中,仿佛自己也融化在了《小王子》的世界中。
圖書館門外是44個臺階,我一步步走上去,進入一個包羅萬千的文字世界,小王子一天看44次日落,在落日的的余暉中與生命中的孤獨、迷惘與惆悵和解。這是多么神奇的緣分,我覺得每一個愛圖書館愛讀書的人在現(xiàn)實中都是小王子,靜謐的圖書館和文字就是小王子生命中的日落和玫瑰。
英語專業(yè)的我,也在圖書館里讀了一些外國名著,有時讀雙語對照,有時會抱著牛津英語字典讀英文原版。《安娜.卡列尼娜》、《悲慘世界》、《霍亂時期的愛情》、《呼嘯山莊》、《簡愛》......每讀一本書,都像是在神秘的世界探索歷險了一遭,都像是經(jīng)歷了一次不同的人生。
讀著讀著就有了想要寫的感覺,在一個秋天的晚上,我坐在圖書館靠窗的位置,用英文寫下了短篇小說《to go or not》,只有一千多字,講的是一個生活在大都市的女作家去森林旅行,和一位木匠相愛相知卻因現(xiàn)實而永遠分離的故事,表達了深情又悲涼的愛情觀,沒想到這篇稚嫩的文字感動了我的寫作外教Vicky,她用純正優(yōu)雅的英語將它讀給全系每個班的學生聽,并對我說:“You are a great Chinese girl,a great Chinese craft.”
那一天,我在Vicky藍色的眼睛里看到了真誠和懂得。此后,在圖書館的資料查閱室,一個西方女人,一個中國女學生,一起找資料,為寫一篇論文而努力,我用學到的英文把《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講給她聽,一雙藍眼睛和一雙黑眼睛在那些時光里達到了默契,一顆西方心和東方心實現(xiàn)了融合。
那四年,經(jīng)常和我一起坐在圖書館的,還有一個叫唐娟的女孩,她酷愛打扮,身材纖細,我認為她是全校腰肢最細的女孩。她總是在因為家庭和感情的事情哭泣,哭一會兒后從床上跳起來梳妝打扮一番,跟在我后邊去圖書館乖乖看書。
一個夏夜,我們一起坐在圖書館外的臺階上乘涼,她看著月亮,對我說:“凡,無論發(fā)生了什么,自習還是要上的,書還是要看的,還是要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的,對不對?”月光落在她臉上,她的神情,有幾分美麗,幾分堅強,幾分篤定。我想,若是沒有圖書館的滋養(yǎng)和熏陶,沒有讀書帶來的能量,她可能不會有這份生活態(tài)度。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謂有圖書館,圖書館之藏量也。”我們的逸夫圖書館,陪伴我們在書海里遨游,陪伴我們?yōu)檎Z言過級考試和就業(yè)考試而奮戰(zhàn),陪伴我們在最好的年華里塑造自己,當我們離開它,奔赴自己的人生,它矗立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不言不語,卻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如今的我,就像網(wǎng)上說得那樣,在一座平凡的小城,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嫁作人婦,洗衣煮飯。雖早已洗盡鉛華跌入繁瑣,可是,我的書桌,床頭,甚至衛(wèi)生間,家里的每個房間許多角落都放著我喜歡的書,都可以是我的圖書館,圖書館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這一生不會再做虛妄的夢,我很清楚自己這份喜歡帶給我的精神力量有多大,可以讓我在歲月的沉浮中既能享受一切陽光,也無懼任何風雨。
我想,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如果永存一顆在圖書館的心,那么他與圖書館的故事,將永遠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