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同學們,大家好。非常感謝姚喜萌老師精彩的主持,喜萌老師剛剛主持中說到漢字是文化的根,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古圣先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而作的,其中包含著巨大的智慧。通過漢字我們可以了解中華文化中的故事,這個故事第一步便是中華文化的知識,知識化為了行動,便是文化,而文化產生了美好的結果,便是中華的文明。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當中唯一一個沒有斷絕過的文明,原因很值得大家去思考。
? ? 那接下來我們開始今天課程的分享,在前面我們說到了大地上豐富的礦產和物產,那這節課的“果珍李奈,菜重芥姜”這兩句話就說到了植物。在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奈子,在蔬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李子的生長范圍非常的廣,南方北方都有種植,在夏天秋天之間成熟為黃色或者是紫紅色。口味兒也是酸甜可口,是惹人喜愛的傳統果品之一。李子味甘酸性較寒涼,在飯后吃李子可以增加胃酸,有助于消化,但是不可以吃多,吃過量了就生害。孫思邈曾說,李子不可多食令人發虛。我們也許也有這樣的經歷,李子吃多了就會渾身的酸軟無力。
奈子俗稱沙果,長的和蘋果差不多,只是個頭兒稍微有一些小,也是在古代非常珍貴的水果。
在中國人的飲食里,蔬菜是非常重要的。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廣泛地使用蘿卜,白菜,蔥,姜,蒜等,這些蔬菜非常的常見。但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常見的像西紅柿,土豆,洋蔥,玉米等是在唐朝之后,慢慢的從國外傳入中國的。所以說在古代的蔬菜里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這兩種蔬菜。芥菜是我國本土的蔬菜,像白菜一樣也是有七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西安的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就已經發現了芥菜的種子。所以現在中國文化界有一種說法就是中華文明不是五千年的文明,而是七千年的文明。
芥菜的種子有辣味兒,磨成粉就是嗆人淚下的芥末,具有醒腦開竅的功用。
說起生姜呀,俗話說生姜是個寶,日日不能少,無論是外感風寒,飲食失調,還是醉酒或者是暈厥,都可以灌以熱姜湯來解其疾。生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在論語中有提到孔子吃飯的時候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是一年四季離不開姜的,每次飯后都有吃姜的習慣。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這些俗語也充分體現了生姜在養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在中醫中也講冬病夏治,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夏天快到了,大家就可以購買一些姜貼或者是姜粉,或者在家里熬姜湯來排一下體內的寒濕之氣。
一、下面我們來看每一個字背后的故事,第一個字“果”。這個果的意思就是果實,是一個象形字。我們從他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可以看得出他下面是一個“木”,上面是這棵木所結的果實,甲骨文是上面有三個果子,金文中是將多顆果子省略成一顆并畫出了果實的種子。而小篆就是將這個圖畫進行了筆畫的規范。那這個果子給我們的啟示又是什么呢?看到了果,我們自然就會想到因,俗話說過去的行為決定了我們現在的樣子,而我們現在的行為便會決定我們將來的樣子,遇到了事情遇到了問題,普通人是在結果上進行相互推諉,而有智慧的人便會以負責任的心態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二、第二個字“珍”。珍的意思就是珍寶的意思,寶貝的意思,非常值得珍惜而且貴重的東西稱之為珍。因為它是寶貝,所以左邊是一個玉字旁,凡是帶玉子旁的字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王子旁的字,很多都是和珍寶有關系的,比如琥珀,琉璃等等。珍寶不僅是寶貝,而且是非常的美好,那么美好用什么來表示呢?右半部分是一個“?”。“?”是由一個人,下面的三個撇代表他茂密而且非常長的頭發,既人長發及腰的一個形象,那長發及腰在古代就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含義。在網絡上曾經非常流行待我長發及腰的下一句的接龍。這句話經常是給人一種對時光,對姻緣,對人生的感嘆,惋惜和凄美在里面。這也是告訴我們,既然遇到了就要珍惜,要珍惜我們的親情,珍惜我們的友情,要珍惜我們寶貴的時光。
三、這個“李”字本意就是樹上結的果實的含義,后來特指為李子樹上的果實這樣一個專有的名詞。那上面是“木”,下面就是“子”,這顆樹上所結的果實就是李。
? ? 說到李子我們經常會想到一個詞語叫做桃李滿天下,這句話是來自于《韓詩外傳》說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大臣叫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但是后來他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了北方開了一個學館,收了一些學生。在學館里有一棵桃子樹,有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是跪在桃李樹下來認的先生,來拜的先生。而子質也經常指著這兩棵已結果的桃子樹和李子樹來教導學生們,要刻苦學習,像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報效國家。后來學生都發奮讀書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謝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的住處親手栽種了桃子樹和李子樹。后來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各國當官的學生并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棵樹,便非常自豪的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呀,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老師的就以桃李代指學生,并把學生多稱之為桃梨滿天下了。
四、這個奈子的本意,他也是果實,后來變成了專有的一個名詞是專指奈子。那都是果實怎么區分呢?那要看他們的用途,同樣的上半部分是一個“木”,下半部分他是一個“示”,這個“示”代表的就是祭祀的貢桌的意思,說明奈子這種水果在古代是非常珍貴的,一般人是不食用的,是專門用來給尊貴的人享用或者是用來祭祀祖先,或者是供神才會使用到這種珍貴的水果。
? ?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說“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好的東西先奉養父母供奉祖先,這是中華民族孝道的傳承。母愛,雖然很偉大,但是母愛不是人所獨有的特征,小動物也是有著非常令人感動的母愛的。而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就是在于他自下而上的孝道,這一點是普通的動物所不具備的,而這一點也是人作為文明作為萬物之長的人所獨有的特性。
五、關于蔬菜,我們經常說要多吃菜,少吃肉。據說愛斯基摩人他們就吃不到青菜,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吃肉,所以說聯合國1941年的報告指出愛斯基摩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七點五歲,而長壽地區大多都是食用蔬菜和水果的民族,所以說我們還是在生活中要多吃菜,少吃肉。
? ? 《說文解字》中說菜,草之可食者也,說明蔬菜他就是草的一種,所以說上半部分是一個草字頭兒,那怎么區分于草呢?古人很智慧,他們用采摘的方式加以區分。可食用的蔬菜需要用手有選擇的采取,所以古人在草的下面加了一個“采”,字形就像是人用手在樹上采摘能吃的葉子或者是果子,合起來便是“菜”字的含義。說到“菜”字,我想起網絡上曾經流行了一篇小短文,說的就是人生就像是在做一道大餐,
童年_菠蘿燒肉:香甜可口回味無窮,只不過當你想細細品味時,已經沒有了。
上學_涼拌苦瓜絲:苦中帶甜,當我端上桌時,朋友礙于面子不得不吃幾口,可當真正品出味道時,菜也見底了。
上班_油炸花生米:淡淡的香,只能一顆一顆地慢慢品嘗,當你吃煩了想換一道其他耐吃的菜,結果換上來的其實只是水煮花生米。
金錢_紅燒肉:異香撲鼻肥而不膩,吃上去很過癮滿嘴流油,但不易吃多適量即可,否則對身體不好,因此并不是所有人的最愛。
機遇_水煮肉片:色香味俱全只不過當你正在欣賞洋蔥木耳辣椒的色彩時,好肉已經差不多別人吃光了。
疾病_各種涼菜: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吃著,而就是在品味它們的時候,才能真正嘗到什么叫酸甜苦辣。
初戀_醋溜白菜:最普通的疏菜,但味道卻很耐人尋味。但如果作料配放不合理,則味道變質,也許到最后也吃不完。
失戀_烈酒:辛辣,讓人頭暈目眩,即使睡上一覺,醒來依然感到隱隱地頭痛,不過身體夠好的話,也許第二天就恢復了。
朋友_主食:菜肴在好,也沒有主食實在,雖然味道不如菜肴,但卻是你饑餓是最需要的。
經驗_油炸春卷:當你沒有把握可以完全靠自己做好時,最好去買別人包好的現成的春卷,回去再炸好了。
特長_拔絲蘋果:香甜焦脆,外觀精美,剛上餐桌就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但長時間不翻動,以后就怎么也夾不起來了。
追求_麻辣豆腐:松軟可口,趁熱吃才有味道,不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否則不是辣到喉嚨就是燙傷嘴。
處事_糖醋鯉魚:耐人尋味,有酸有甜。但要仔細挑出魚刺,如果一旦忘乎所以,刺哽在喉,后悔莫及。
? ? 我把這篇小短文附在這里,大家可以仔細的讀一下,感覺非常的有趣。說到菜呀,還有一種感受就是家鄉菜。身在外地飯菜雖然好吃,但心中始終懷念家鄉菜的味道,這是中國人有著尋根的這樣一種情結在里面。
六、“重”這個字比較好理解,他是一個人,然后身上背著一個大大的包袱,就是人背著重物的感覺就是重。關于這個字和大家想要分享的是前段時間在網上非常流行的,說是“重”和“出”造字的時候倉頡給他造反了,有這樣一個小事情。那篇文章為什么說“重”和“出”造反了呢?就是說倉頡造字大家都佩服他,后來他就非常的驕傲,就犯糊涂了,字造出來以后,來了一位白胡子的長者和他聊天兒就問他“出”和“重”是怎么回事兒啊?然后說“重”你看看是千里代表的是遠,而“出”是兩座山代表非常沉代表著“重”,看看你是不是“出”和“重”造反了呀,然后他聽了非常的羞愧,知道自己太驕傲了……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乍聽起來感覺非常有道理,但是我們當去看他的古文字形的時候,發現這個故事是杜撰出來的臆造出來的,故事的編者并沒有見過“出”和“重”的古文字形兒,僅憑現代的簡體字就進行隨意的解讀。
? ? “重”是一個人背著一個包袱的形狀。而“出”是一個腳底板從山洞中走出的形狀,和千里兩座山是沒有一點關系的。那這件事情就告訴我們漢字的解讀可以趣味化形象化,但是不能去故意的亂解,回頭又說古人哪里哪里有問題,而中華文明目前很大的一個障礙就是在這里,很多人并沒有去研讀過經典,也沒有去讀過典籍,憑個人的臆測來對中華文明和經典進行解讀,這樣的流弊是非常大的。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這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而原因便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來自于天道。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一定要謙虛,謙卑的去承接。傳承我們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
七、“芥”,它也是一種菜,是菜,它就也是一種草,所以他上面也是一個草字頭兒。那這個芥菜和普通的菜的區別在哪里呢?它的特點又是什么呢?就是它的外皮比較硬,那怎么體現它這個外皮兒硬呢?古人就用了這個介字形,就是中間是一個人外面前后披著兩片兒鎧甲,代表外皮兒非常厚,就像鎧甲一樣厚的一種菜就是芥菜。
八、他的本字有兩個,我們來看最右邊這一個,一個草字頭加了一個“弓”又加了一個“畺”這樣一個“姜”字。同樣生姜是屬于草本科的,所以他也是一個草字頭,芥菜的特點是外皮非常的堅硬,那生姜的特點是什么啊?我們想到生姜,他是非常的辛辣,非常得沖,而且能除體內的濕氣,能夠增強我們人體的陽氣,所以說這個姜的特點就是作用力非常強的一種蔬菜,能夠保衛我們身體陽氣,防止我們的身體被外界的濕寒之氣所侵擾。
? ? 那如何來表達強有力的保護我們身體這個含義呢?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保護我們,在生活中一般是什么情況下呢?就是用武器來保衛自己的氏族和國家的疆界不被外族侵犯,那我們就采取了這樣一個意象,左邊的是武器,弓箭這樣一個元素,而右邊呢,就是氏族或者是國家的疆界,古人選用的是田地和田地之間有分界來表示。那合起來就是像用武器保衛自己國家疆界一樣來保衛我們身體內的陽氣不被外界濕寒之氣所侵擾的一種草本科的蔬菜,那就是姜。
? ? 關于生姜背后也是有非常多的文化,包括我們的養生文化都在后面。據說蘇東坡有一次去凈慈寺玩兒的時候看見里面的住持年過八十鶴發童顏,非常驚奇,就問他是什么妙方。然后蘇軾得到妙方以后做了一首詩,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呢?說是“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勝如寶。每日早晨飲一杯,一世容顏長不老。”后來這首詩被人稱之為駐顏不老方,可見生姜對抗衰老的功效。
? ? 中華文化的形式和特點便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漢字不失為一個入門的方便之處。因為時間的關系,每一個漢字背后的文化,我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分享,那如果展開每一個漢字都是一段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感謝各位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共同學習,感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