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最近在琢磨著創業,然后聊了很多。在她們即將正式開始的時候,我已經不敢再跟她有再多的交流了……
她專業學的會計,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總部上班,半年不到,想著自己創業,交流過多次后,最終決定加盟他們公司,開一家分校。然后現在正在籌資,簽合同。
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站在朋友的角度替她想很多,我也不知道這些有沒有用,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算是對自己內心的一種驗證。畢竟以后我終究是要自己創業的,這個應該算是我的理想吧。替朋友思考,如果真的設身處地地去想自己能想到的每個細節,先不說自己能想得到多少,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想法差異就讓我這個旁觀者感到心好累。因此我在感受到作為一個第三者的無力感之后,我就不再想要試圖去表達自己的見解想著改變點什么,甚至不愿了解其中的種種細節。
嗯,我能夠感覺到,創業就是一次內在思想的實體塑造,也許有些許多主觀目的,也要迎合大量社會需求,同時接受行政管制,但本質上,它是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全面地體現出了創業者的思想、素質。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表達著創業者的行為能力水平、價值觀。而之所以我不再參與朋友的創業計劃,正是我發現如果將自己的想法強行加之于她的計劃之上,可能這次創業的意義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即便是十分成功。
因此,我只能希望她能成功,同時只能期待著自己創業的那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