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人生到了40,或者50的時候,忽然間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再如年輕時那般有著無限可能,心理時間瞬間趕上了實際時間,焦慮感油然而生,也許是中年危機,而這沒有明確指向的焦慮或危機實際上是死亡焦慮。如果之前度過的人生不夠充實或不能讓自己滿意,那么你將會慢慢感受到死亡帶給你的焦慮乃至恐懼。
對死亡的恐懼常常與人生虛度的感覺緊密相關。你越不曾真正活過,對死亡的恐懼也就越強烈;你越不能充分體驗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死亡其實就是“未來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而面對的方法就是充實自己的人生。
不曾全情投入的人生總有早年各式各樣的經歷所遺留給自己的感覺進入你的意識乃至潛意識,然后陷入反復的輪回之中無法自拔。這時候往往需要“覺醒體驗”,一股強大的沖擊力來讓你偏離原有的生活曲線。所謂“覺醒體驗”就是動人心魄的或難以平復的體驗才可以引發一個人的真正覺醒,把他們從日常瑣事中拉出來,拉進本真的存在之中,去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唯有真實的活著,才能碰觸到存在。
“每次當他遇到麻煩時總是選擇逃之夭夭。現在他的感覺就好像一個人正在安安穩穩地過橋,卻突然發現橋斷了,橋下是無底深淵。可怕的是,那深淵才是生命本身,斷裂的橋只不過是他一直以來生活于其中的虛假世界。”
人需要真實的活著,真實的感知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真實的去感知自己及其周圍。在真實活著的同時和周圍的人或事物發生聯結,進入關系也可以克服死亡焦慮。當你的生命直接或間接地對他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時會感到滿足。創造一些可以傳遞給他人,并豐富他人人生的事物,我們稱之為“波動影響”。如同動畫片《尋夢環游記》中所闡述的那樣,真正的死亡是被人遺忘。在我理解中,真實并全情的做自己;孕育或創造有自己獨特印記的人或事;進入關系并對他人產生積極影響都可以幫助自己克服死亡恐懼。
“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的生活;過著這種生活的人從青年時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將會在晚年收獲它們產生的最幸福的果實;不僅是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舉止將會陪伴他終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會因為見證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對過往美好功績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無上的安慰。”? ---?西塞羅的《論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