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女生,青春年少時,對另一半的擇偶要求,都會說要找個靈魂伴侶
覺得這才是愛情的最高階段,只有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或許這樣的愛情真有,但是越長大越明白,真的是非常難
如果雙方沒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刻的理解真的是很難企及
尤其是現在社會,大家都浮躁,誰真的有空花很多時間去探究心靈。
臉,身材,工作,收入,家庭,身高的評判標準不達標,就已經刷掉大把人了
更何況想深入的進行溝通
更可悲的發(fā)現,就算不考量這些硬性指標,有些男生的思想和能力,都有點不敢恭維
更何況越長大越明白,男女之間的思維方式不同,其實本身就很難成為什么靈魂伴侶
靈魂伴侶是什么
就是隨便一聊就感覺非常有共鳴,覺得自己隨便講什么,對方一點即通
但是這種感覺我們一般是不是只能在跟閨蜜聊天的時候才會有體會
而跟男生聊天,很難產生這樣的感覺
最近看了一本書,說到所謂的靈魂伴侶,柏拉圖式性的愛情,也是說,其實柏拉圖的本意就是同性之間才會有
覺得異性更多是在一起繁衍后代,只有跟男性才會有靈魂共鳴
?跟后世的大家以為是男女之情的意思,其實差了好多,是不是萬萬沒想到
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好像確實這個更解釋的通
確實古往今來,哪怕是那些大家,都窮極一生追求靈魂伴侶,可惜又有幾個成功
世人典范的那些典故,所謂伯牙與子期,姜太公等故事,發(fā)現居然都是同性的故事
果然知音這種事情,真的太難尋覓
怪不得都在感嘆,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說這個倒不是想說對男生絕望啊,或者覺得很多男生不好,而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很多事情可以更釋然
對于太多的女生,覺得愛情是個要死要活的事情
談了戀愛,就會把所有的寄托,所有的心思都轉移到男生身上
一時半刻不回信息,今天不陪吃飯,忘記生日等等,都會在女生心中上演100場大戲
他是不是不愛我,他是不是外面有人等等
但是可能更多時候,男生本身就對愛情啥的看的很淡,一段激情時間過去,就會回歸平淡
哪怕不出軌,可能注意力就是更多放在工作或者游戲等愛好上
所以比起找靈魂伴侶,現在覺得學會跟自己相處,有自己空間,興趣愛好和獨立生活能力,才是一個女生更該培養(yǎng)和尋找的。男票也好,老公也好,高興的時候,一起吃喝玩樂。把他們當做是愛好,工作,生活的其中一個選項就好,這樣當對方不好時,也隨時有抽離的能力。
所以各種情感文中,所謂的各種攻略男生的文章,可以看,可以學習,可以去操練。但是宗旨是,這件事是不是能愉悅到自己,不管男女,還是朋友關系,如果做這件事不開心,如果在一起別扭。
那趕緊離開,找別的事情干,看萬千雞湯文,都不如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能使自己快樂
愛人也好,父母也好,朋友也好,都很重要,但是能真正陪伴自己一生的永遠是自己。
經歷了一些事情,更會明白,其實擇偶要求中,人品,責任心,當然是硬指標,但是關鍵還是找個能讓自己覺得在一起舒服的人
突然發(fā)現這種要求,比起房車是更難實現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