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司里面有兩張名片,一張叫董事長,一張叫高級研究員。碰到大公司的人士,我不發自己董事長頭銜的名片,而是發高級研究員的;要是碰到教授,不發那個高級研究員的名片,給他發董事長的。研究員本來就是高級的,你還高級研究員?教授別看學術研究厲害,但是他錢沒董事長掙得多,所以你要用不同結構里面的東西對付不同的人,這就叫交往取向。但是目前還是不具備這個條件,可以學習這種方式,在對總經理發的自己是開發工程師,碰到工程師自稱自己是經理。
實際上,作為一個協調者,發現某個方面知識很有用,也不必對那個方面很精通,可以找那個方面的專門人才。我們只要知道哪一方面有用就行了,然后可以利用不同的人。這就是要擴展交往半徑。在社會交往中叫“雙層交往法”。 老板和老板交往,秘書和秘書交往,助理和助理交往。等到老板坐到主席臺的時候,助理基本上就閑著沒事了。人家的助理看著你屁顛屁顛地跟他老板攀談,就會想:“還拍我老板的馬屁,我老板不一定理你。”如果這個時候你很熱情地跟他換名片,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另外,可以坦率地說,最了解老板的就是助理。
對于年輕人來說,找個社會意義上的良師益友。更應該創造機會去接觸這些具備行動型知識的人。他可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保險推銷員,可能是一個公司的中層經理,也可能是一個很會搞活動的組織者。 如果在你的生活里有若干個這樣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對你生活的改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告訴你職場中的經驗。
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第一個方法,準備一張名片,就是印好名片。不管是男生或是女生,碰到別人以后如果直接跟人說:“給我留一個電話吧!”聽起來總不太好。特別是對女生,如果你說:“給我留一個電話號碼吧!”女生可能會說:“干嗎的?干嗎的?”但是如果你拿一個名片出來,詢問她:“可不可以認識一下,我們可以換一張名片。”這樣就好很多。這個叫做生存技能。說實話,就是我們必須要練的。名片應該是在某一個人們專門聚集的場所來發,特別適合論壇、講座、交易會等集中的場合。發名片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規則,你在公眾場合每發100張名片,至少要收回來40張。在收回來別人的名片之后,24小時內要跟人家發郵件。比如我給你們講課的時候,一位同學收到了我的名片,24小時之內給我發郵件,說:“袁老師這堂課講得挺好的,尤其是那點讓我特興奮、特激動,到底是老師,講得就是有水平……”起碼對人家表揚一下。 一般受到表揚的人,正常情況下,40個人里有15個人會給你回信。回信后的24小時內,你要給人家再回一封,找另外一個理由。比如,“袁老師你的微博挺有意思的”,“袁老師你講得特別好”,“我想天天見您”……總而言之就是找一堆新的話題來寫。堅持寫400天,你們就可以成朋友了。 正常情況下,有5個人可以堅持到最后與你成為朋友,第二個重要的方法是讓你們的每一次認識都來自于價值創造。(一些事情、一些信息可以分享)
不要窩在自己小窩里當你的社會關系半徑得到拓展時,你的機會獲得模式就會被改變,包括人際知識結構也會被改變,因為每個地方的人都有這個地方的知識。比如廣州人非常務實,雖然中山大學的MBA專業默默無聞,但是這里的學生是全國MBA畢業生工資最高的,比北京大學的高多了。因為中山大學商學院的老師比較像生意人,他們自己也做生意,所以給學生講的課、一起做的項目,包括請來一起講課的老師、老總、管理人員,更加接近生意世界的實質。這些人做的事情更加靠譜,接近實質,關聯更強。在休息的時候最大限度地減少回家和出去游玩的時間,最大限度地增加到其他地方進行社會實習的時間。
我們要盡量去發現我們感興趣的社會知識,接近這個圈子,在這個圈子當中接近這樣的人。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如果聽說你所在的地方有論壇、有會議,都盡量去參加,去當志愿者也好,或者當免費的聽眾也好。總而言之,你要加入這個圈子。接近圈子,加入圈子,組織圈子。
真正杰出的、社會上的成就來源于你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尤其到了二十五六歲還不知道,還對知道與否不是那么渴望,不用努力打破現在僵持局面的方式去探求你喜歡什么,基本上你就是一個庸人了。社會本來就是由大部分庸人構成的,而那些有清晰認識的人便可能脫穎而出。你怎樣才能夠脫穎而出呢?這需要你有見識,同時跟其他人相比你要看得更深、更遠。處在壓力之下、處在熱愛之中,你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都會超過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我們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功,而成功最重要、最關鍵的要素是資源整合,最重要的特點是聯系能力強。你會發現越是做簡單工作的人,他的聯系越豐富,他越是像領導人。
那些特別喜歡動和折騰的人,最適合去哪里?中小企業。如果你以前不是折騰出身的人,但你希望這種折騰有利于自己將來創業,或者希望在另外一個公司達成愿望,如果你有一些很有創見性的東西,那你可能需要這樣的地方。 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你在一個大型的“三資”企業里面,除非你做到CEO,正常情況下你連投資公司都去不了。但是如果你去過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去過幾個中小型企業的有經驗的人,你到投資公司工作是非常靠譜的。因為將來在投資公司里面真正有用的是什么人?不是學投資的,而是見識過很多項目的人。
把不確定的變成確定的。比如你想考公務員,就先通過各種關系去訪問15個公務員,了解公務員是干什么的,他們對這份工作有什么感受,在工作過程中有什么感悟。然后結合這些信息想一想,如果你是公務員的話,你覺得這些感受是不是你想要的。在自己想從事的行業里不用自己去體驗,而可以多去接觸這快人士去詢問了解就好。
創業不是夢想而是熱愛
很多人說你就像一個做夢的人,但我自己感覺自己是一個年輕人。很多人在18歲之前還有一個白日夢,到28歲的時候就只知道過日子,已經沒有夢了。我不屑于跟同齡的40多歲的人交往,覺得他們太老了;我也不屑于與36歲的人交往,也是因為他們太老了;有意思的是26歲的人也比我老,偶爾我會發現16歲的人還比我老。尤其是在夢想這點上,如果你沒有為夢想去行動,那么你只有一個年輕人的身體,卻沒有年輕人的靈魂。我就覺得你浪費了上帝和社會賦予你的一切。 如果說到青春的迷失,那最大的迷失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沒有創業。
創業最大的迷失是什么?是你沒有意識到你是年輕人。年輕人最大的迷失是什么?是沒有意識到你可以為夢去折騰,而這是年輕人的夢想。
創業的建議
有些大學生經常會問:“我想創業,那我應該做些什么呢?”我的建議是,首先你要看看人家個體戶是怎么創業的。你要多聽誰的?多聽那些小個體戶,還有那些剛剛創業的人,那些稍微有點兒眉目、剛剛拿到一點兒錢的人,也就是還沒有發展到“裝蒜”階段的那些人。這樣的人對我們最有啟發,最有幫助。我們一努力,四五年以后也可以達到他們的水平。創業不代表一定要做老大 創業是不是就一定要當老大呢?其實不見得的。因為創業是一個團隊活,我這個創業團隊有25個人,我是老大,但老大也不是隨便當的。你要知道黑社會里想當老大都要身先士卒,人家干的活你都要干,而且你干得要比其他人都好,才有人佩服你。另外,分錢的時候,要給大家先分。創業做大哥的重要性。
團隊建設的技巧:基本上,好的團隊都是男女搭配的,如果一把手是女的,那二把手就是男的;如果一把手是男的,那底下就有一幫女的。 在我的公司里面有四個核心成員,我們的二把手就是一位女同志,但凡最感性的事情她一談就很容易談成。要是我們男同志,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別嘰嘰歪歪的。女同志的好處是擅長嘰嘰歪歪,倆人談一件事能談六個小時。我就會說:“有什么好談的!”可人家卻把事情搞定了。所以男女搭配很重要。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底下的人不管給我反映什么事兒,很多時候,一般性的問題,我都不用管理,只用把它作為一個中間項目來處理。但是,什么時候才放到管理層面來加以處理呢?就是當這個問題的出現次數達到一定頻率以后,就說明需要用規范化的方法來加以解決了,這就是立法的一個原則,建立制度的重要性,正如華為的今天就是如此。
所以一個公司制定自己的制度時,包括在做管理的時候,特別是所謂的戰略性管理和高層管理,實際上是以立法的原則為基本原則的,這就是立法的管理模式。
創業者必備的三個基本素質
第一個是身體。自己不斷進行鍛煉,這點千萬不要忘記。
第二個是領導能力。所以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必須做到以下四點:首先,時時為員工著想;其次,與大家共進退,好處不能自己一個人得;再次,比別人了解得更多;最后,經常參與重大事件的決策,對方案作最終決定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后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一項決策給企業帶來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沒有哪個人可以說這樣做一定能成功,所以作出決策是很艱難的事,也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一直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所以,你要是開了公司之后,如果心浮氣躁的話,拍板肯定也就拍得不成功。
第三點是擴大自己的視野。現在很多東西在網上都看得到,只有一樣東西例外。換句話說,很多關于如何維系客戶、如何做生意的事情是不會放到網上的,只有當助理,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每天是怎么跟客戶談的、怎么開會的。網上的很多東西只能增加你的廣度,不能增加你的深度。
成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有獨立的社會關系。以我們較低的社會獨立能力來看,連獨立的社交關系都沒有,又談什么創業呢? 什么是創業?就是把東西賣給不認識的人。所謂獨立的社會關系,就是在一群不認識的人中用自己的努力來得到認可。熟人關系只是社會關系的一部分,如果你僅僅靠自己的熟人關系來做生意的話,那就是一個不光彩的生意(dirty business)。像我就越是熟悉人的生意,我越不做,我希望我的活兒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不是靠脆弱的熟人關系。
從現在知道應該干什么?
創業是什么?創業就是要達到見美人不為美人所動,只為美狗所動的狀態。
創業里面有五件東西:第一件是領導力。你要具備把資源整合起來、把一群跟著你干的人整合起來的能力。你有一個焦點,你一說人家就愿意跟你干。怎么練領導力呢?我們公益社團理事長靠人脈關系的積累,然后把這些事情給傳播出去,讓一些有經驗的人來參與,這就是領導力。
第二件是組織力。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要注意。有人說我們有親戚啊、朋友啊,這也是組織。不,我講的是你要具備在沒有熟人的地方把很多人變成熟人的一種能力。起碼的,做生意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把產品和服務賣給陌生人,對吧?
第三件就是尋找一個參照物。如果你要創業,就要找一樣東西來指導你該怎么樣做。中國互聯網領域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除了奇虎360以外,所有的公司都有一個參照物,無一例外。所以旅行很重要,有見識之后,你看到一些東西時就會有感覺,它就是你創業的藍本。所以從旅行開始,你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切入點。
第四件是豐富的知識。很多時候,我們不管是做管理還是其他事都需要用很多知識來豐富我們自己,這點很重要。我們很多人在大學里讀書的時候,研究生通常要專攻一個很窄的專業,本科生一般就只用關注一個稍微寬點兒的專業。但是我們真正面對一個活生生的創業組織管理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是廣泛的知識。創業這個玩意兒,比如一個生物科技公司,它要面對的客戶是不盡相同的,面對的員工也是各種各樣的,面對的政府部門也有很多。這個時候運用的可不只是生物科技,還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東西,好比你跟領導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要會吹牛。
第五件是溝通力。溝通在創業中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大部分是口頭功夫,也有很多是書面的部分。
創業從根本上來說是什么呢?最迷人的創業就是做你心目中想做的一件事,這件事或許沒有讓你賺很多錢,但是賺錢不賺錢不是你的關注點。
我現在說的創業是一個廣義的創業,就是折騰和嘗試。創業的本質就是勇敢地面對不確定性,跟不確定性溝通。當你熟悉它的時候,你就具備了掌控不確定性的能力。 如果把這種能力運用在財務上就會贏利,這就是企業;如果運用到在社會中有益于他人,就是公益;如果面對一個未知元素、不明昆蟲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科學家。
我把創業歸結為一句話:趁著18~28歲之間的青春年華,有想嘗試一下的沖動時去嘗試一下。
我覺得很多人旅行的時候不能夠進入本地的文化中。我們所說的工業化的旅游區,對我們思想上真正的刺激,或者改變我們的認識,包括產生靈感的作用都非常少,所以我建議大家要進入本地的社會。我去任何一個地方時,通常都會考慮去以下四個地方:第一個是菜市場;第二個是本地老餐廳;第三個是居民家庭;第四個是貧民窟。我覺得當你有了這樣的積累之后,你認識世界的方式就能夠改變自己。
讀人:認識一個人,閱讀他的世界
讀人,比較靈動;讀書,比較系統。所以,最好這兩方面內容你都能讀到。今天,我特別向大家推薦的一個讀人的方式就是社會公益。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他就把喜歡文化、欣賞文化的人連接起來了,人們也對他產生了尊崇和認可。所以微博是一種很特殊的方式,使得你的社會關系凝聚化、規模化、增長化,甚至在很多時候價值化。現在關注的那些人都會考察他們兩個指標,第一,他不關注我我就把他刪掉;第二,如果五六天都不上網的話也刪掉。也就是說誰愿意積極互動,我就會選誰。這次刪30個,下次我再刪掉50個,這樣就慢慢地把關注你的人變成高互動的人了。你借著某個東西被其他人欣賞,因此人們給了你更多的信息渠道。在你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后,你在同學中就會顯得很有天分:你怎么認識這么多人呢?你怎么這么會社交呢?所以你就開始有了交叉交際的機會。
于我們來說,青春是用來干什么的?青春就是用來探索和發現你本來的天分是什么的。你一旦找到自己的天分的話,你跟勉強干活的人就有了最大區別,你干這個活會覺得特別得心應手,因為那是天賜的。我們所說的天才,不過就是在大家同樣干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干得既快又好,在同樣的時間里、同樣的條件下就是比別人強很多。那些會做生意的人,就是發現了自己的天分。你生意里面的很多天分都是需要發現的,比如很多女孩子適合做生意的,因為她們知道買一件衣服最合適的價格是怎么得來的?是發現的。怎么發現的?是用生意的方法發現的。所謂勇氣,就是勇于通過你的探索,找到屬于你的方式和道路。魚有魚道,蝦有蝦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但是你不探索,一輩子都沒道。你不能靠父母過一輩子,也不能靠老師過一輩子,也不能靠學校過一輩子,所以你必須得有“your own way”(自己的路)。我在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我怎么知道做今天這個事最合適呢?我是在做的過程中發現的。最后,把我們的生命拉開一個長度,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在行動中、在社會中,你會意識到做什么樣的事情自己感覺比較喜歡一點兒;做什么樣的事情感覺會舒服一點兒;有些事情雖然有挑戰,但是做這樣的事情你會幸福一點兒,你更愿意做這樣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做了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獲得一種成就感,發現原來你是可以把這個東西搞定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從事的這件事情和你構想的那件事情,同時有這三個元素的話,做事的時候就會很興奮。即使碰到了一些難題,你也會想盡辦法去解決,而做成了以后你會很有成就感。因為具有這三個元素的話,那個東西跟你的關聯就很近了。而且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拉開一定的長度,把它作為未來的一個目標,再把這個目標跟現在之間建立一條線。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把自己的資源集中在這條線上。一個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最重要的是把長處發揮出來,這個時候你就會擁有獨特的東西了。即使我們在某個方面有障礙,但是還有足夠多的能力可以發揮。在我們的五官中,你只要發揮一種感官能力,就可以成為這個領域里很棒的人。就像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喜歡一個女孩,可是那個女孩不太喜歡我,我就整天琢磨,她喜歡吃什么東西。我發現她挺愛吃冰激凌,我就到處找冰激凌買給她、討好她。我又琢磨她喜歡用哪一種香水,就到處去淘香水。喜歡她,就會去琢磨她、討好她。我們的感官和能力是怎樣被挖掘出來的?可以說,壓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人說教育是讓我們發揮能力的途徑,其實不是的。今天中國的大學生比以前多,但是傻孩子比任何時候都多。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只有教育,沒有壓力。
其實,全世界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都是窮的地方,比如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但非常貧窮;日本什么東西都沒有,反而經濟很發達。中國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都在西部地區,比較窮;上海那個地方什么資源都沒有,所以就發達……沒有資源的地方的人壓力感會更強,他們不是靠資源本身解決問題的,而是因為壓力,所以在某個方面更加發憤。
在職場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則:當你真的帶了好吃的東西,最有可能把這些東西變成你的人緣或者變成將來同事們對你的表揚的方法,就是分給大家。慢慢你會發現,這是很重要的。這是社會知識,就是你要知道先行投入的規則。什么叫先行投入?就是現在你有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吃一吃,將來你就有機會吃其他人的好吃的,也很有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好評,這就叫先行投入。因為你先給其他人施予了一些東西之后,其他人總覺得心里欠你一點兒什么,這就是一種社會債務心理。
有這樣的故事。有一位武漢大學的同學跟我說:“老師,你看我也沒什么本事,最多到餐館里面做一個端盤子的活。”我說很好,你每天在端盤子的時候,找那些感覺特別滿意或者特別不滿意的顧客,每天訪問4個顧客,就問一個問題:“今天在我們的服務過程中,你有什么感覺特別不滿意或者特別滿意的地方嗎?”每天訪問4個,一個星期28個,訪問28個人以后,做5頁PPT:第一,我們這個餐館的主要優點是什么?第二,我們的餐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第三,如果這些問題中要優先解決一個的話,首先解決哪一個?第四,為什么?第五,用什么方法去解決? 一個星期之后,做出這么一個東西給你們老板看,老板會問:“這是什么東西?”你說:“這個叫PPT。”那老板從來沒有想到,他開個小餐館能用上PPT,這個檔次也太高了。等你把這個播放完之后,老板說:“你說得很有道理啊,你說的這個我也感覺到了,怎么從來沒有想到把它整理出來呢,到底是大學生,和我們小學生不一樣啊!”他能感到你跟他的不一樣。“你說下星期我們改這個東西的話,改得了嗎?”“沒關系,我負責幫你改。”所以一下子你就由餐館服務員變成總經理級別了。
其實,這些問題中先解決哪個是有技術的,通常選那個相對好解決的,這樣比較容易有政績。下個星期果然有所改進了,老板說:“太厲害了!”下個星期同時你又給他看了三個PPT,因為你在這三周里繼續在做那個訪問,你又解決了一個問題。連續解決了三個星期的問題之后,老板說:“太強了,咱們考慮合伙吧。”所以你看,端盤子也可以端得有管理含量。 我們不要輕看了手頭的活,其實我們今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可以用與眾不同的方法來做的,我們能夠借此證明自己的能力。
以上是個人的讀書筆記,與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