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胸襟開闊顏真卿受到過他的提攜,他的一首應(yīng)制詩卻道出了繁華大唐背后的無奈
先說人:
? ? ? ? 這次要說兩個人,一個是作者孫逖,一個是詩中的主人公永樂公主。
? ? ? ? 孫逖:唐代開元初期的詩人,他與當時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的蘇颋齊名。孫逖很受張說的器重,張說做兵部尚書的時候就十分賞識孫逖的才華,還讓自己的兒子稱呼孫逖為仲伯,張說當宰相時更是對孫逖提攜有加。張說對孫逖的提攜之恩對孫逖來說無疑是一種正向激勵,孫逖當考功員外郎(主管考試的官員)時將張說對他的提攜之恩發(fā)揚光大,這種不怕后來居上,敢于提拔人才的胸懷是難能可貴的,真可謂胸襟開闊、不忘初心,滿滿的正能量。他做考功員外郎的第一年就提攜了杜鴻漸和顏真卿。后來顏真卿還為孫逖的文集作了序,并在《孫逖文公集序》中寫道“其為詩,必有逸韻佳對,冠絕當時,布在人口”,可見顏真卿對孫逖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
? ? ? ? 永樂公主:她既不姓李也不是公主,她是人在家中坐福從天上降或者禍從天上降,她是復(fù)州司馬楊元嗣的第七女,楊元嗣是東平王李續(xù)的外孫,這樣算來這個楊家七小姐和大唐皇室也算是八竿子打得著的親戚。一天小楊和她的爸爸老楊在家里吃著火鍋唱著歌,生活樂無邊,突然一道圣旨從天而降,這位復(fù)州司馬家的七千金一下子被封為永樂公主。真不知道這位楊司馬是高興呢還是高興呢。然后這個永樂公主就要履行公主的責任和義務(wù)去和親了。
? ? ? ?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永樂公主和親發(fā)生在開元五年,那時離安史之亂爆發(fā)還有三十八年的時間呢,唐朝還處于開元盛世時期,為什么要讓自家的閨女遠嫁契丹族呢?原來在武則天時期后突厥汗國在漠北地區(qū)越來越強大,經(jīng)常騷擾唐朝的北部邊境,唐朝為了對付突厥就沒有太多精力來對付東北地區(qū)的契丹,并且大唐和突厥的關(guān)系常常影響著契丹,契丹時而歸順大唐時而歸順突厥。唐玄宗時期通過和親來籠絡(luò)契丹族首領(lǐng),同時還可以利用契丹孤立突厥,減少東部邊疆的軍事壓力,集中精力對付突厥。
? ? ? ? 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契丹族首領(lǐng)李失活來到長安朝見唐玄宗,契丹的歸降讓唐玄宗非常高興,主動賜婚,并下詔稱:“于已賜婚,納女問名、茲焉迨吉。宜升外館之寵,俾耀邊城之地,可封永樂公主,出降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就這樣這位楊家七小姐被封為了永樂公主,并且馬上又要成為契丹王妃了,一下完成了人生的兩級跳躍?;槎Y是在長安舉行的,整個婚禮驚動朝野,婚后永樂公主跟隨李失活返回契丹,唐朝的很多官員前來觀禮送永樂公主入蕃,孫逖就是其中一員并寫下了《觀永樂公主入蕃》一詩。
在說詩:
? ? ? ? 觀永樂公主入蕃
? ? ? ? ? ? ? ? 唐 孫逖
? ? ? ? ? 邊地鶯花少,
? ? ? ? ? 年來未覺新。
? ? ? ? ? 美人天上落,
? ? ? ? ? 龍塞始應(yīng)春。
? ? ? 邊塞地區(qū)環(huán)境苦寒、氣候惡劣、生活艱辛,黃鶯燕兒這樣美麗的鳥兒是很少飛到這兒來的,漂亮的春花也很少在這兒開放,雖然已經(jīng)過了新年,春天已經(jīng)到來了,可這兒一點也感覺不到春天那種欣欣向榮、萬物更新的景色。我大唐永樂公主從京城來到這里,就像仙女從天上降落在人間,這不毛之地的邊塞才有了春天,才有了鶯花,才有了大唐天子的恩澤。
? ? ? 這是一首中規(guī)中矩的應(yīng)制詩,應(yīng)制詩的主要功能就是歌功頌德、拍馬屁。一般這樣的詩都充滿著“仙”、“寶”、“珠”、“光”等字樣,翻譯成人話就是“皇恩浩蕩”,“你最牛逼!”,所以這種詩一般沒有什么思想內(nèi)容,也很難有什么藝術(shù)成就。但是孫逖這首應(yīng)制詩卻上來寫邊疆的苦寒,這就和一般的拍馬屁不同,這是一種高級的拍馬屁,因為寫邊境的苦寒是來映襯永樂公主到達后帶來了春天的溫暖,并且“美人天上落”實說永樂公主像仙女一樣從天而降,暗指大唐天子的恩澤從天而降,這種低調(diào)的高捧確實能夠甩出那種不顧吃相的舔狗們好幾條街。這首應(yīng)制詩只是拍馬屁的藝術(shù)高明些估計還不至于能夠流傳千年,這首詩的后兩句仔細品味就會感覺到一種作者想說卻又不能說的無奈,體會到作者那種明頌實嘆的感慨。我大唐公主要遠嫁他鄉(xiāng),此去千里不知道是福是禍,真是“社稷依明主,安危寄婦人”。整首詩的情感都盡在不言之中,在這不言之中透過大唐的繁華道出了大唐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