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每當新學期開始,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面對新的學期,新的老師,我們心中也充滿了希望,我們會決心與過去那個差勁的自己說拜拜,然后寫上一份激情洋溢的“新學期打算”,開始投入新的生活。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積極向上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計劃,執行,然后又不知不覺回到了以前的生活。
即使工作以后,我們還是會趁著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來規劃人生,我們常常會選在新年或者生日。我們的計劃總是那么那么得激動人心,我們執行計劃的開始總是那么那么得充滿戰斗氣息,然后啥用都沒有,我們還是回到了之前的人生狀態。
仿佛是宿命,我們一直在重復著過往的人生。
如何才能跳出這個輪回呢?
首先,我們要做一次認知的升級。我們必須認識到人生中的痛苦,我們必須敢于面對這些痛苦。我們人類的大腦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對于痛苦總是會不由自主地逃避。我們要改變自己,意味著我們主動找苦受,這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呈現回避模式,我們的身體為了回避痛苦,會出現種種不適的癥狀,我們的心理為了回避痛苦,會出現各種恐懼、糾結、矛盾、絕望的念頭。
我每天早晨堅持晨跑,面對的痛苦就是剛起床的三分鐘,當時大腦各種妄念都在驅使自己放棄,但是我都不加理睬,我把自己當作是執行程序的機器人,撐過三分鐘,那些痛苦就自動消失了,很多堅持都是如此。
第二,盤點一下自己頹廢的生活。這是一次自我解剖,不要尋找任何借口,越是血淋淋的越有效果。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開始,給自己挑毛病,并記錄下來,越詳細越好。比如:每天鬧鐘一響總是賴床;對待自己的穿著總是敷衍了事;早餐經常不吃;吃東西總是一不小心就吃撐了;走路的時候老駝著背;街上走的時候,總是盯著美女看;一天的工作從不喝水,也不吃水果;總是喜歡吃葷食,不喜歡吃熟菜;總是把時間浪費在刷朋友圈和看八卦上;每天晚上總是追劇;衣服堆了好幾天也不洗。。。
第三,找一個生活積極向上的榜樣。這個榜樣最好是生活中的,最好是在身邊的,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榜樣也可以閱讀一本名人傳記,把名人作為榜樣。然后結合這位榜樣的生活,再發揮一下想象力,寫出你的榜樣可能擁有的各種優點,就如你寫自己的缺點一樣,越詳細越好。
第四,選一個你最討厭自己的缺點,說出它已經給你造成的傷害以及未來可能給你帶來的傷害。比如,你最討厭的缺點是肥胖,那么你可以盡可能回憶肥胖給你帶來的傷害,可能是朋友的嘲笑,可能是心上人的嫌棄,并且收集未來還可能帶來的傷害,你可以借助百度,傷害可以是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等,越嚴重越好。
第五,改變這個選定的缺點,制定一個周計劃。對,只需要周計劃,繼續以減肥為例,從運動、飲食兩方面給自己規定每日執行的任務。比如,飲食:早餐喝粥、雞蛋、牛奶;中餐和晚餐都是吃一碗米飯,菜的量不超過半碗,素菜為主,葷菜搭配;白天時間總共喝8杯水,一個水果。晚飯過后絕對不吃任何東西。運動:每天一萬步,可以安排在早晨跑步,中餐和晚餐后散步。
當一周計劃完成以后,就再定下一周計劃,每周的計劃難易度可以適當調整。
第六,執行任務列表,只關注任務的完成度。
每天把自己需要執行的任務制作成任務列表,完成一項就勾掉一項,把注意力放在認為是否完成上,而效果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為一旦考慮效果,那么我們可能會焦慮,會懷疑,從而放棄。
第七,當一個習慣養成的時候,再增加一個習慣。
我第一次選定的是晨跑,基本上能堅持以后,我就增加了每天寫作的任務?,F在晨跑和寫作我都能堅持了,接著我打算再增加一項任務就是“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我知道看似簡單,要每天做到是非常之艱難,但我有信心。
我喜歡這樣挑戰的人生,感覺每天都是戰斗,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