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微信正在內測新功能“不常聯系的朋友”,到時候微信新版本中,“不常聯系的朋友”有這三個選項:
(1)半年內無單聊
(2)無共同小群
(3)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
對于“不常聯系的朋友”你會刪嗎?
我不會!
微信中不會!在沒有微信的時代,手機通訊錄、QQ聯系人中“不常聯系的朋友”,都保留著,我沒有主動刪除通訊錄中的任何一個人。倒是前些年手機丟掉了,遺失過不少電話號碼。
電話號碼丟了,有QQ號的,QQ上打個招呼,電話號碼就找回來了。有的連QQ都沒有,僅僅是通訊錄上一串手機號碼,丟掉了手機號,就徹底失去了聯系。
那些失去聯系的朋友,我們就像兩條直線,在彼此的生命線上短暫相交,剎那相交之后便是相離,走得越來越遠,再無交集。
小娟是暑假兼職時認識的,那時候我初出校園,在一家海鮮館打工。小娟比我小1歲,平時工作中卻是她照應我更多。我不會說話,得罪了客人,小娟主動幫忙解圍。
打工的時候中午都可以休息會兒,大家都是找個涼快的地方睡個午覺,她則是躲在樓上。后來發現,原來她是趁午間休息時間,埋頭寫東西。寫什么我不清楚,只看到她一字一字的填滿那個方格本子。也許是小說,也許寫的就是我們的故事。
小劉也是在那時候認識的,和我同名。完全一樣的名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暑假打工,條件不是那么好,都是睡宿舍的。宿舍里沒有空調,只有電風扇。晚上睡覺的時候,她會悄悄的把電風扇調到她的方向。
最初和她因為這樣的小事鬧得不開心。每次她都油嘴滑舌的,能讓別人站在她那一邊,害得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后來聽同宿舍的說,這個看起來自私又勢利的女孩子,初中畢業就出來打工,家里還有一個弟弟在上大學。她打工就是為了供弟弟上學。
在我看來,她圓滑自私勢利刻薄,完全不能想象她還是一位努力掙錢、供弟弟上學的無私的姐姐。在她的身上,有太多被生活雕琢的痕跡。用《我的前半生》中一句臺詞說:
“這是一個生活得很用力的人。”
離了那家海鮮館,再也沒有聯系過她們。她們,還有其他那些和我們擦肩而過的人,成了電話號碼簿上的一串串數字。
那些和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他們和她們,有的連名字都不知道,相貌也忘記了。丟掉了手機號碼,就徹底失去了聯系的可能。
可是,就是這些在我生命中擦肩而過的人,在記憶的角落,總是有一個模糊的影子牢牢地占據著那個屬于ta的地方。想起了ta,ta的故事就會像泉水一樣,從心底慢慢慢慢的流淌出來。
有人說,“我們之間的聯系,只剩下微信里的相互點贊”。
相互點贊也不錯啊,至少我知道:遠方的朋友,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