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資治通鑒
虧了,虧大了。
原來總是遺憾家里沒有人當領導,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引路人,遇到難以抉擇的問題,不知道去咨詢誰,只能是瞎碰瞎撞,走了很多彎路,浪費了很多機會。
最近才發現,其實,人人都可以擁有管理方面的“引路人”,這個“引路人”就是《資治通鑒》。
可惜,等自己回過味兒來,已經諾大歲數了,現在只能算是亡羊補牢,聊勝于無。
如果你是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你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資治通鑒》;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你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資治通鑒》。
一、我為什么要啃《資治通鑒》
1、個人成長需要
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困難、困惑、抉擇,這時候就特別希望有人能夠指點指點自己,特別希望有人能幫自己解惑,特別希望有人能幫自己分析分析成敗得失,特別希望自己有一個“引路人”,但是,家里沒有從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幫不上忙,為此,內心還是有點小遺憾。
最近在重讀《資治通鑒》時才發現,自己需要東西,在《資治通鑒》里面全都有。在這套書中,有成功的例子,有失敗的例子,有用人的智慧,有溝通的智慧,堪稱是管理者的入門教程。
所以,我決定,非常認真地、透徹地從頭研讀一遍《資治通鑒》,即使現在自己用不上了,也希望將來能夠對自己的子女有所幫助。我也愿意把重讀過程當中的一些想法、發現、心得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一方面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另一方面,也給自己施加點壓力,督促自己把《資治通鑒》讀通、讀透。
如果你不想當領導,或者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沒有進步的心思了,你也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將來可以指導你的子女當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讓你的子女少走彎路。
2、傳承中華文明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巨大財富之一。各類史書是記錄中國歷史的載體,《資治通鑒》是所有史書中,很特殊的一本,是歷代君王作為教科書來使用一本史書,具體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記錄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歷史,歷時19年才編撰完成。
全書以政治、軍事方面的史實為主線,列舉了這些朝代的君臣治亂、是非成敗、前因后果,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是名副其實的史學鴻篇,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兩人并稱為“史學兩司馬”。
顯然,這本書也是咱們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學習、推廣這本書,也是在傳承中華文明、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通過學習、分享這本書的心得,讓更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能夠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助益,從而喜歡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并指導實踐,發揚光大。
以上兩條就是我啃《資治通鑒》的主要目的。
二、這么牛的一本書,為什么現在才開始讀呢?
1、年齡特點
年輕的時候,讀書更多是一種心理需要,獲得一種心理滿足,這種滿足更傾向于感觀刺激。在讀書時,更喜歡讀那些人物鮮明、情節跌宕、情愛交加的書籍。顯然,《資治通鑒》不符合當時的口味,自然就把《資治通鑒》排除在外了。
2、閱讀習慣
原來看書挺多,各種書都看,故事書、雜志、武俠、科幻、玄幻、架空穿越,什么書都看,還經常到租書亭租書看,為了省錢,看書就特別快,一目十行,對于不太重要的情節,一掃而過。后來,在看《資治通鑒》的時候,也是一目十行,結果肯定是所獲寥寥。就是說,用錯誤的方式去看《資治通鑒》,結果自然不樂觀。
3、閱讀障礙
雖說,《資治通鑒》由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一修辭,全書文字優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但是,畢竟使用的是文言文,屬于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和白話文有很大的區別,再加上文中的經常出現的生僻字,造成了閱讀的障礙,對于習慣了看白話文的現代人來說,閱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的。
4、歷史知識欠缺
讀懂史書,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對于國家的關系、家庭的傳承、人物的血緣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準確理解書中的含義。
比如,前五卷的《周紀》部分,需要對周朝的管理制度、分封制、諸侯、爵位、封國、國君、卿大夫、士、庶民、姓、氏、諸侯國之前的關系等,都要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完全看懂文章的內容。
我個人主要是由于以上4種原因,才對如此巨大的財富視而不見,希望后來者引以為戒。
三、為什么要老扯“當領導”?
總說當領導,俗不俗?難道非要當領導嗎?
這個社會的組織結構天然就呈現一種金字塔結構,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一個單位、一個國家肯定會有少數人成為領導者,而大多數人會成為被領導者。
你不當領導,自然會有人當領導。你不當領導,那就只能被領導。
這個領導不單是政府機關的領導,也可以是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小組的領導。
你可能會說,我不想當領導。但是,你的孩子呢?
中國人的傳統,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過得好,比自己有出息,比自己上進。即便是不進政府機關,在企業單位,如果能當個部門經理,能夠多增加一些收入,又有誰會拒絕呢?
所以,當領導只是切入點,就是為了引起年輕人的興趣,誘惑年輕人來鉆研這本書,唉,用心良苦啊。
再說了,功利也是一種動力嘛。
從一個功利的起點出發,經歷一個升華的過程,到達一個崇高的終點。
二十四,掃房子。干點啥,你懂得。
匆匆而就,難免疏漏,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