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得到永生時,你會選擇讓什么來陪伴這無休止的生命,是愛情、是人性,還是更復雜的感情?當這一切強加在你身上時,你又會作何掙扎?
合上書本的時候,我還在回想著路易的話,“我曾想要這種活著的死亡中的愛和美善,但是這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因為當你做著你明白是邪惡和罪孽的事時,你無法得到愛和美善,你只會有那種絕望的困惑并追求向往那種自由人才能體會的美善的幻覺”。
《夜訪吸血鬼》由美國作家安妮·賴斯所著,講述了萊斯特、路易、阿曼達、克勞迪婭等幾個吸血鬼的故事,描繪了路易在吸血鬼的人生旅途中不斷變化的心理路程以及追尋的寄托,包括親情、愛情、藝術以及人性。他渴望成為與眾不同的吸血鬼——不愛殺生的快感,不貪吸血的高潮,他極力去索求更多,更多的未知、更多的美妙,想要以此填滿自己日漸膨脹的內心。而最終才發現,所有追求、向往的美好,其實在最初的那一刻便宣告了無效。
看過電影的人說,小說較之電影,更深刻地描述了路易的內心情感,讓他所有的行為都不顯僵硬,也更好地交待了他的心路歷程,更能讓人接受他的變化。這種文字的力量應該是視覺沖擊所替代不了的。靜謐的街道上,零星的燈光仿佛海面上閃爍的燈塔,漆黑的夜晚里,路易一遍一遍地穿梭著,不停地問自己:我是魔鬼嗎?我是被罰入地獄了嗎?沉悶的黑色,讓人掙脫不開。寄情于景,作者在夜的舞臺上架設了一位內心細膩的演員,總能夠快速地帶領觀眾進入環境,跟著路易一起掙扎、一起痛苦。
愛情和人性不斷交替出現,情感之路撲朔迷離。從對兄妹的心疼、對芭貝特的關注、對萊斯特的鄙夷,到對克勞迪婭的迷戀、對阿曼達的依賴,再到重歸于零的淡然,路易一直在尋找自我,在尋找答案。兄妹、芭貝特、摩根,他們都是平凡的人,與他們的交集在吸血鬼漫長的生命中并不值得一提,但這卻也是路易追求人性、保留人性的關鍵之點,這些人出現在生命里的“凡人”,來唱了一首歌便倉促謝幕,徒留下幾個音符偶爾盤旋在腦海之中,一想起便略感失落。而萊斯特、克勞迪婭和阿曼達的陪伴卻牢牢鐫刻在腦海之中,揮散不去。我想,萊斯特給予的路易的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盡管對萊斯特的“吸血鬼”本性充滿了鄙夷,冷眼看待他大肆揮霍金錢、游戲人間,但路易一直不曾離開他,或者說一直不曾想要離開他。克勞迪婭呢,路易“需要”她的感情多過于對方,維持一段似父女又像情人的親密關系,互相依靠著從新奧爾良來到巴黎,又在瘋狂中找尋答案與寄托,溫柔、纏綿而又充滿距離感。而阿曼達呢,初識阿曼達時的驚喜、愛慕、無可阻擋到最后的心痛、淡然、默默離開,阿曼達給予路易的,是能夠安放靈魂的港灣,只是船終要離港,道理總要醒悟。這一路走來,我并不覺得他們之間的愛情有多扭曲,也能理解這種超越性別、凌駕于肉體之上的愛情需要。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他們心底的呼喊、是靈魂的吸引;只是,這種類似的愛情,最終還是無疾而終,沒有開始便結束了。孤身上路,繼續游走。
在永生面前,什么才是重要的呢?是痛徹心扉的愛情,還是苦苦追尋的真相?是保留一絲不甘熄滅的人性,還是接受冰冷刺骨的另類現實?似乎什么都重要,但又似乎什么都無所謂了。
男孩在陽光中醒過來,另一個新故事就此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