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史栩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
這首《臨江仙》由明朝大才子楊慎創作,刷屏了五百余年,并將永流傳下去。
倘若僅是流傳,許多詩詞均做到了。但要像這首《臨江仙》般時不時被置頂、被傳唱,恐怕只有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有得一拼了。
首先,詞作者楊慎就特牛。明朝三大才子,他坐頭把交椅。這首《臨江仙》自問世始,就是爆款,傳遍了大街小巷。
另外,《臨江仙》廣為傳頌,羅貫中也有功勞。
眾所周知,羅貫中創作了《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列“四大名著”,但不止于此。《三國演義》亦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它在羅貫中生活的年代便是暢銷書。直至今天,它的銷量依然可觀。如此一部常年占據暢銷榜的書,毛宗崗父子評訂《三國演義》時,把楊慎的《臨江仙》插在卷首,總啟全書。好比在熱搜榜上置頂,不火才怪!
到了今世,堪稱經典的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又把它制成片頭曲。盡管新版《三國》都誕生了,許多老干部、大領導唱卡拉OK時,仍常點這首歌。
從古至今,《臨江仙》一直是爆款,未來也大概率熱度不減。
2.
接下來,反調君再為大家分析它好在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時空長河,浪奔浪流,歷史那種大氣磅礴的感覺,立刻就噴涌而出了。
要知道,青史留名難比登天。比如同單位的優秀員工,在咱們眼里已算人杰,但在史書上連名字都留不下。
唯有在某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對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抑或干過一番驚天動地事業的,方能流芳百世。
司馬遷撰《史記》,給英雄豪杰們可算留足了筆墨。許多英雄豪杰得以享有單獨篇章,或者幾人共享一章。再不濟,太史公也會酌情分配給他某個段落。
倘若是編年體史書,英雄豪杰們就未必得享這等待遇了。編年體史書只記載英雄豪杰們人生中的高光時刻,濃縮成寥寥數行字,甚至一句話。運氣再悖些兒的,比如某歷史大事件的部分參與者,名字曇花一現,此后寂滅蒸發。
3.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一句,表達了楊慎對功名利祿、成敗榮辱的看淡。
其實在楊慎前頭,亦有人發表過相仿的看法。
比如南宋的辛棄疾,寫過“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趙飛燕的掌上舞&楊玉環的霓裳羽衣舞,跳得再好又如何?再得君王寵幸又怎樣?最后還不皆作塵土,隨風遠逝。
再比如元代的張養浩,有首《山坡羊·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此過程中,涌現出無數英雄豪杰和野心家,為了爭權奪利,互相攻伐不休。贏,又如何?輸,又怎樣?最后還不都成了一抔黃土。
辛棄疾和張養浩的“土、土、土”,本意是積土成垚,帶給讀者一種高山仰止、淵渟岳峙的觀感,但未免略顯土里土氣。
楊慎的寫法則更委婉和優美。同樣是拔高境界,“是非成敗轉頭空”,緊接著“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終成浮云,萬年不變的是夕陽傍山、漁舟唱晚此等美景。
人生在世,少糾結輸贏,多在乎體驗。
4.
你瞅那兩鬢蒼蒼的漁人樵夫,就曉得這理兒。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漁人樵夫何其懂得享受生活吶!雖然他們沒享受過王侯將相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不必體驗大起大落,不必為名利的枷鎖所困。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大自然給予我們每個人的財富已無窮無盡,何必苛求更多?
5.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知音難覓,楊慎卻幸運地尋到了心性相通的隱者。酒逢知己,不醉焉休?
在那個江風拂塔、驚濤拍岸的時刻,楊慎和漁人樵夫邂逅。無需陳年老窖,沒有玉盤珍饈,只要扁舟一葉、米酒一壺、炸魚數條,就可以指點江山,數風流人物,從劉玄德、張翼德、曹孟德侃到尉遲敬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既體現了詞作者楊慎清談風流的氣質,又反映出借《臨江仙》作《三國演義》卷首之高妙。
羅貫中本身頗有幾分“說書人”性質,君不見,《三國演義》每節章回結尾,大抵是“畢竟/未知……如何,且聽下文分解”。而“笑談”正應了說書人的特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封面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導演: 王扶林 / 蔡曉晴 / 張紹林 / 孫光明 / 張中一 / 沈好放)
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