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姐是我的前室友,就是那個很喜歡擁抱的女孩子,她還是個熱心又體貼的湖南妹子,特別能吃辣,做得一手好菜,什么剁椒魚頭、啤酒鴨、小炒肉都不在話下。跟她合租的那一年我一直沒瘦,都是因為伙食太好了。
也是投緣,她搬來的第一天我兩就聊了很久。她說她喜歡在SaSa官網上買東西,雖然快遞要等很久,可是起碼東西比較真,護膚品這類不怎么敢在馬云爸爸的店買;她說她真的很喜歡上海,可是那里房價太高,只好選擇二線城市定居,要是以后哪天條件好了還要再回魔都去;她說她以前也挺胖的,節(jié)食、減肥藥都試過,最后還是慢慢控制飲食、少食多餐才瘦的,讓我一定要慢慢吃飯。
她158公分,體重常年在44公斤左右徘徊。兩位數的體重我也只有羨慕的份了,直到搬走的時候,我也沒學會慢慢吃飯,大概是她做的飯菜太好吃,每次狼吞虎咽一不小心就吃撐了。
生得小巧,她看上去就像個剛畢業(yè)的小姑娘,后來才知道她已經結婚兩年了,因為工作關系,他們一直兩地分居。大概是心疼丈夫,她幾乎每周都會坐車去看看華哥,給他做頓好吃的,華哥就是她老公。
華哥是遼寧人,我對他的最初印象都來自于琴姐斷斷續(xù)續(xù)的聊天中。他們以前是室友,上海合租房的格子間里發(fā)生的邂逅,一來二往就在一起了。兩個外地人在上海打拼,惺惺相惜,后來大家覺得年紀也老大不小了,就順其自然的領了證,沒有車子、沒有房子。拍了婚紗照,擺了酒席,交換了對戒,他們回到上海過著跟以前一樣的日子,除了彼此的身份不同其他好像什么都沒變。
過了很久,琴姐才反應過來,愣愣地對華哥說:“我的后半輩子都得跟你一起過了呀!”
“那你還想跟別人過啊?”華哥無奈地翻了個白眼。
婚后總要為以后的日子做打算,考慮到他們暫時還沒能力在上海定居,華哥最先跳槽離開上海去了啟東。由于華哥是船舶工程師,他的工作只能在沿海周邊,這也是他們后來一直異地的原因。自從華哥去了啟東,他們就過上了周末夫妻的生活。
琴姐說,有點距離也挺好的,反正現在還沒孩子,小別勝新歡,自己在工作日的時候也能充充電,不用只為柴米油鹽煩惱。以前在上海的時候一直住一起,難免有吵架的時候,這樣反倒不怎么吵架了,只是每周她辛苦了一點。沒辦法,誰讓他賺得比較多呢!還是要多體恤一點的,賺錢不容易。
華哥走后,琴姐在上海的這一年也沒閑著,工作之余忙著準備本科自考,拿到證書后才開始著手找下一份工作。他們商量到底該在哪兒買房,離啟東比較近的自然是南通,可南通的房價也不低,關鍵是他們回老家的交通不太方便,猶豫不決的時候琴姐收到了無錫的面試通知。兩人來無錫轉了一圈,交通便利,房價合理,城市的環(huán)境也還不錯,完全符合他們的所有要求,再適合不過,也就決定定居無錫。這時候他們已經結婚兩年了。
無錫距離啟東229公里,汽車三小時左右,琴姐每周要坐六個小時的車往返兩地,有時我都替她辛苦,坐車真的特別累。華哥也覺得這樣長久下去不是個事兒,既然是要在無錫買房,那啟東的這份工作也是做不長的。
琴姐搬來無錫沒多久,華哥就把工作換到了靖江,琴姐奔波的日子也終于熬到了頭,因為從那以后就換華哥每周來無錫。華哥單位有去江陰的班車,他過來也比較方便。
聽了那么多關于華哥的種種,我這才見到本尊,180的大個子卻特別瘦,這么一說,他兩還是最萌身高差呢。琴姐說身高差最大的好處就是早上起床不用搶鏡子,華哥直接站她身后就好。華哥是個典型的東北爺們兒,說話一口東北味兒,人也幽默,不知道是不是東北人都自帶搞笑細胞,反正他一開口,我們就笑了。他性格隨和,人也健談,挺好相處的一個人。
華哥每周六上完半天班就趕來無錫,差不多一點半左右到家。琴姐則是早上九十點鐘去買菜,等他回來的時候剛好可以吃飯,第二天下午華哥坐三點半的汽車再回去單位。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xù)到現在,不過今年華哥終于可以雙休了,也就是說他每周五晚上就能回來,琴姐為此高興了很久。
華哥是個特別不浪漫的人,不喜歡有情調的餐廳,覺得又貴又吃不飽,最喜歡吃燒烤喝啤酒,人生夢想是自己開個燒烤攤。他還特別節(jié)儉,抽煙只抽中南海,琴姐說如果她不給華哥買衣服,華哥一件衣服能夠穿到破洞。琴姐還說,多虧他的節(jié)約他們才能攢到買房的錢。他們來無錫的那年年底,拿出自己的積蓄,交了首付。簽完合同的那個晚上,琴姐興奮地跟我說,她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我還笑她變成了窮光蛋。
跟琴姐住了有一年,這一年里我看著他們的日子一點一點慢慢變好。琴姐的單位需要有會開車的員工,她就去考了駕照,后來公司給她配了車。她沒想到有車的日子來得這么快,雖然是輛破破的比亞迪,可是能夠出去兜風的日子真是太爽啦,華哥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專屬司機。琴姐還去考了會計證,可以在單位里干點會計的活兒,說不定以后還能轉行做會計。
或許是看著琴姐開車太瀟灑,華哥今年也順利考完駕照,他們買車的計劃也終于可以提上日程,華哥可是做夢都想買車呢。有了車,華哥的周末就再也不用坐汽車擠地鐵,平時有什么急事,也能迅速趕回來,因為琴姐要生猴子了。剛好九月份拿房,裝完修再曬段時間,明年一家三口就能搬進新房。今年是他們結婚的第四個年頭。
四年多的時間,他們從無到有,兩個人攜手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生活照著他們的計劃一步一步往前走,琴姐說,日子嘛,總歸越來越好的,什么都沒有的日子都過來了,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她現在特別滿足,剛到上海的時候,真是太潦倒了,坐在網吧里找了一個星期的工作。上海的第一年讓她深刻明白什么叫做生活不易,直到遇到華哥,她才明白什么叫做平淡的幸福,雖然他們沒什么錢,可是看著日子慢慢變好就已經很知足了。
從不斷地換工作來縮短兩人的距離,到商量決定以后定居哪個城市,再到一點一點地積攢去買房買車,他們兩人一直都在為更好的未來默默努力。這么急躁的世界里,居然還有人像老一輩那樣去踏實地生活,用心地經營一段婚姻,按部就班地走好婚姻里的每一步,一步一個腳印。
其實我是一個對婚姻很失望的人,這道圍墻讓我覺得恐懼,更何況現在墻里墻外進出得那么容易,那張紙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見過太多婚姻里的欺騙、不堪和瑣碎,有時候甚至會懷疑婚姻到底是愛情的延續(xù)還是盡頭。可琴姐和華哥卻把婚姻過成了最好的樣子,相互扶持,互相體貼,一起努力,共同規(guī)劃未來的藍圖。
琴姐說,條件不是衡量婚姻的標準,和誰結婚才是,因為那個人才是你后半輩子要一起過日子的人。人不對,條件再好,也會覺得痛苦;人對了,日子再苦,也覺得開心,苦日子不還有點盼頭嘛。婚姻和戀愛不一樣,結了婚就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而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戀愛只要有激情就夠了,婚姻不行,除了感情,婚姻還需要責任,更需要用心地經營。就像她得照顧華哥的胃去學幾道東北菜,華哥也得配合她多吃點辣,每年去誰家過年也都是提前商量好的。婚姻的維系還需要妥協和包容。
這就是我聽過關于婚姻最好的回答,也是我見過婚姻最好的模樣,平淡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