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看了《把時間當朋友》,書里講到兩個李笑來的學習經(jīng)歷:初二時他母親給了他當時算是“巨款”的10元去學習編程、在聊天時無意學會了盲打,這兩項能力在后來幫助自己獲得了極大的回報,所以得出了“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那就學唄”的結論。
有點羨慕李笑來能有這么壕氣的娘,大概也是在初中時期吧,暑假時看到有制作機器人的興趣班,想去學,但是家人覺得“沒啥用”,不如去把字練好,就報了書法班,然后一整個暑假我都在應付練字的煎熬中度過。所幸大學時因為專業(yè)要用到編程,當時也只是知道“以后做項目要用到”就好好學了,僅是擁有編程的思維方式就覺得真是撿了大便宜。
要“聚焦”和“專業(yè)”確實沒錯,但是也要有“人無我有”的招數(shù)。另一個啟發(fā)是對新事物保持好奇,這是在接觸區(qū)塊鏈的過程中有體會到的,不急于判斷是否有用,去看看這是什么東西,也許就能帶來很多收獲。
看了這段帶來的啟發(fā),要有扎實的技能,也要保持好奇,不抵觸學習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