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在是生命確實占有的唯一形態。
下班回家,晚飯已經上桌,公公婆婆做的小米粥,中午的花卷包子和大餅熱了后就像新出鍋的一樣,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土豆燜豆角和黃瓜蘸醬就是菜了。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身為普通人家,并未遵循食不言寢不語的習慣,反而更熱鬧。
三歲多的兒子,剛剛用手抓起一片土豆,公公就阻止說不能用手抓,兒子看了它爺爺一眼,迅速把那片土豆放在了爺爺的碗里,自己拿著勺子盛了一塊,放到自己嘴邊。
婆婆絮絮叨叨的說起受傷的事。公公要求她從窗戶上把鑰匙扔下去,婆婆個矮,登了兒子的學習桌上去,結果一不小心胳膊蹭了皮兒,婆婆要求公公賠償,不扔鑰匙啥事沒有,又訓公公丟三落四。公公在那樂呵呵的說,你知道你嗓子為啥不好嗎?天天話多的得用一麻袋一麻袋來盛。我們哈哈樂。
公公接著說,學習桌孩子蹬還好,你這么大的人了還登,咋想的。
女兒抬起頭,樂呵呵的給我們講解昨天的作文后爺爺的反應。作文題目是“為什么爸爸晚上沒有在家吃飯”,女兒寫,因為他闖紅燈需要交罰款,所以就沒有趕回來吃飯。孩子奶奶認真教導,應該寫爸爸是警察去救火了,這事才有意義,攙扶老太太過馬路也行。不能交罰款。公公立馬進行了抗議。女兒在飯桌上繪聲繪色的模仿了爺爺的神情和動作,惟妙惟肖,“警察怎么能去救火呢?消防員才能救火,你連警察和消防員的職責你都分不清楚”。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