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錢?”
“反正就是,能坐公交就絕不打的;能自己拖著回來的就絕不叫代送。總之,能不花錢的就不花錢!”
如果前幾年你問我這個問題,我的確會這么理直氣壯地回答。哪怕那個時候為了錢,失去了更多寶貴的東西。比如時間,比如精力。
可當時竟天真地以為自己賺到了,一遍遍地數(shù)著兜里“多”出來的錢,為自己是這個世界最會賺錢的小公主而驕傲滿足。
直至走出了閉塞的小草屋,踏進了璀璨的大千世界,視野闊了,閉門羹吃多了,才知道為什么二十年來自己還是一事無成,空守著一抹殘夢自娛自樂。
這大概就是“窮人思維”了。
說實話,第一次見到這個詞的時候,有種萬千冰雹往臉上瘋狂襲擊的刺痛感,被羞得無地自容,卻又不得不直面它的凜冽。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 …… 窮人的自制力和判斷力都受到自身思維的制約。”
“在理財能力上,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比如買房,最先考慮的是自己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然后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么房。”
這描述,簡直不能再符合了。這大抵和哈佛大學(xué)終身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基于自身拖延癥問題研究所得的“稀缺頭腦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了。
所謂“稀缺頭腦模式”,即在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長期匱乏的狀態(tài)下,對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jīng)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讓他們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從而造成心理上的焦慮和資源管理的困難。
只是,人家大教授缺的是時間,我們?nèi)钡氖清X罷了。
據(jù)悉,長期的資源稀缺會造成“稀缺頭腦模式”,導(dǎo)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Mullainathan稱之為“帶寬”。
比如,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最終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fā)展等事;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任務(wù)截止期限,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wù)拖累,而沒有“帶寬”去思考更長遠的發(fā)展。
也就是說,即便給擁有“稀缺頭腦模式”的窮人一筆錢,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zhí)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沖動。”
說到這,簡直再不能感同身受了。還記得上大學(xué)的時候和室友一起逛超市,因為窮,為了省錢,看到便宜和打折的食品和日用品就買了很多。后來買的東西太多,兩個女孩子力氣小拎不動,超市離學(xué)校又有點遠,于是就打車回學(xué)校。原來是為了省錢,結(jié)果省的錢都不夠打車的車費???
這明明就是貧窮導(dǎo)致的認知和判斷力的下降啊!
“對我來說最舒心的是,不用找父母拿生活費。他們每一分錢都凝結(jié)著辛苦,并且會將辛苦乘以十加以描述,跟他們拿錢的心理壓力足夠壓死個人”
當時看著好幾十的打的費,室友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發(fā)表了這一言論。
其實,曾經(jīng)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我們,誰又不是這樣呢?
相信很多剛開始上大學(xu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因為花銷大,又不好意思向爸媽多要額外的錢,就“義無反顧”地顛簸在賺小錢的路上。遇上各種兼職的機會都會盲目又拼命地抓住,做家教、發(fā)傳單、咖啡館服務(wù)生、時尚雜志推銷員、電話銷售……只要能賺到一點錢,像對個人成長、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有什么幫助這些從不在意。
而這種因貧窮而患上的“稀缺頭腦模式”,讓人變得短視、注意狹隘、急功近利。即便大學(xué)以優(yōu)秀的成績畢業(yè)后,自己也不再是捉襟見肘的窮人,但這種因長期“帶寬”不夠而扎根的“稀缺”,讓你仍要為低薪的工作奔忙著,甘為公司的一枚螺絲釘。
一面焦慮工作的“無盼頭”想逃離,一面又陷于生活的壓力被迫,于是在不自知中陷入:“金錢的匱乏——擺脫匱乏引起的焦慮和痛苦——決策錯誤無效逃離——匱乏維持或加劇”這一循環(huán)模式,亦稱為“匱乏模式。”
作家杰克?倫敦有個著名短篇小說《熱愛生命》。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因被伙伴拋棄,獨自在荒原上尋找著出路。冬天逼近了,環(huán)境十分惡劣,在沒有食物,腿還受了重傷的情況下,他不幸遇上了又餓又病的狼。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著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最終他咬死了狼,借著狼血充饑的力量,爬到海岸,被一支科學(xué)考察隊救下來。
但令人吃驚的是,在他獲救后,身體及理智都很正常的情況下,他依然有一種旁人無法理解的“稀缺感”。每當看到美食被人吃進肚里,他便焦急難耐,他總是無法擺脫一種恐懼,總怕糧食維持不了多久。他像乞丐一樣向一名水手伸出手,討要硬面包,然后儲存起那些面包。在他的床上和褥子里,以及每一個角落里都塞滿了硬面包。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和“窮人思維”一樣對稀缺資源的焦慮感。這個在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的人,不論有多少食物擺在他面前,他依然難以忘記饑餓的感覺,依然難以忘記和狼搏斗而生存下來的情形,他依然要在豐衣足食的日子里囤積食物。
想想看,一個手里擁有小錘子的人,他的眼里當然就只有釘子。正因為被缺失的“一葉”障目,所以,不見世界的整個泰山。
同理,當一個窮人產(chǎn)生金錢和時間上的雙重匱乏時,如果缺乏清醒的認識,沒有做出調(diào)整,會導(dǎo)致他因逃離痛苦和焦慮,更快地進入“匱乏模式”的循環(huán),最后整個人的生活將陷入混亂和毀滅。
細思極恐。尤其還是一個窮在心理的人!
即便他看起來是個富人,其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窮人,他們把錢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過度追求,受金錢的奴役,沒有享受到物質(zhì)富足帶來的心之自由和平和。
如果現(xiàn)在的你,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些許“窮人思維”。那么在經(jīng)濟能力尚未完全自由的情況下,一方面你可以節(jié)衣縮食,繼續(xù)堅持工作下去,這是為了存錢,緩解金錢上的焦慮和不安;另一方面利用下班之后的時間去探索和學(xué)習(xí)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
試著在忙碌的生活多擴展注意力的“帶寬”,利用空余的時間像富人一樣學(xué)習(xí)和思考,能夠克己自律,克服短視和急功近利,為了長遠的未來進行規(guī)劃和發(fā)展,相信金錢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眷顧他。
當你不再被“一葉稀缺”而障目,內(nèi)心不再被自我占據(jù)時,世界才能為你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