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世間所有的遇見都不是偶然,總有幾分緣份在。沒有緣份,什么都會擦肩。我想我和簡書的遇見,也是緣份使然,不早也不晚。
我們"邂逅"在雨中的三月。
杭州的初春是個多雨的季節,今年的三月初,老天連著下了半個月的雨,絲毫沒有想停下來的意思。每天的心情都在雨水中泡著,無處涼曬,快要發霉。陽臺上掛滿了濕濕的衣服,角角落落都象被雨水浸泡過,充滿凝重,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到了周末,家里一個人,無聊地開始翻看手機。朋友圈中有人發了一篇文章,出于好奇,我點了進去。“創作你的創作”簡書的slogan吸引了我,于是我私信了她。問了她有關簡書的三個問題。
“簡書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寫?”
“簡書寫什么內容有沒有限制?”
“文章寫好了是不是零門檻發布?"
在得到了她的肯定回答后,心里頓時有了剎那花開的驚喜,當即就下載了APP。
“有些人,一旦遇見,便一眼萬年;有些心動,一旦開始,便覆水難收”。
這二句話,用來形容我接觸簡書后的心情最為貼切。
3月18日,我在簡書平臺發了第一篇文章,由于第一次寫,也沒搞清楚狀況,以為發布了就完事了,也沒去投稿。后來知道了,又不知道該投什么專題,瞎投,結果被拒,只有被散文專題收入。197的閱讀量,個位數的點贊,雖然寒酸,但很滿足,畢竟是第一次嘗試。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簡書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揮之不去的都是簡書的影子。每天如初戀般的思緒擠滿腦子、占滿眼窩,整天盯著手機屏幕,看別人的故事,寫自己的文字。
也許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夠深厚,寫起來需要苦思冥想幾天,即便“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也達不到人家日更的速度,卻仍樂此不疲。
捫心自問,做一件事,什么時候這么執著過?減肥半途而廢,鍛煉能推則推,似乎堅持下來的沒有什么事。唯有簡書,一路走來,癡迷成癲,沒有名、沒有利,只為那份歡喜、那份動心,而孜孜不倦。
遇見是很溫暖的事,因為那里有很多的快樂和感動。
“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在簡書里,一路走來,收獲了不少的溫暖。記得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關于陸小曼的文章,投稿一個多小時,不見消息,我就把投的稿件從各個專題撤回,想過一會再投,沒有想到,卻怎么也投不了。情急之下,我私信了專題的編輯,她告訴我撤回了不能再投的原因,并安慰我說:“別急,我收了。”最后還推薦到首頁被錄用,這份責任和對新人的關心很是令人感動。
夢的入口很窄,路很長。剎那回眸,我在簡書的平臺已寫了二萬七千多字,14篇文章,均被各專題錄用,其中有5篇被首頁投稿錄用,收獲的閱讀量、點贊數、關注度明顯增加,還得到了相關編輯的青睞。別人的鼓勵,就是我敲寫文字的動力。每次文章的發布,都猶如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心里總期許有更多的人閱讀、喜歡,這份期許所帶來的心靈喜悅是物質所無法企及的。
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可在簡書的遇見都是美麗的意外。人世間擠滿了生命,一眼望去都是擦肩而過的陌生面孔。是緣分讓我們在簡書里相遇,互相評論交流,互相喜歡關注。雖未謀面,但契合心靈,超越時空。
遇見簡書,也遇見最好的自己。
大學那年,曾向別人討教詩歌,也試著把自己的情愫寫成詩。現在想來,那是少女時代的一個夢,不切實際,也半途而廢,只留下一個遺夢在心里。
日子穿過漫長的歲月,一天天過去。雖然生活讓我收獲很多,但心早已被柴米油鹽的煙火燎烤得沒有一點靈氣。習慣了朝久晚五,習慣了買菜做飯、習慣了看孩子看電視,書離自己很遠很遠,生活成了茍且,沒有詩和遠方。
可是,遇見了簡書,讓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也找回那個詩意的自己、快樂的自己、也是最好的自己。那是寂寞里開出的花蕾,孤獨里留下的痕跡!
五個月的創作,數量有限,質量有限,但帶給我的是快樂、舒服。在這14篇文章里,我書寫了對慈母的思念,書寫了人生的感悟,書寫了民國遙遠的故事。
這些呢喃自語的文字,始于簡書,將終于簡書。不忘初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