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戰國七雄之一,卻一步步幫助秦國完成霸業!

戰國之中,實力較弱的兩個國家就是燕國和韓國,韓國處于中原之地,國力弱小,在申不害變法時強盛一下,猶如曇花一現,燕國處于北寒之地,國力羸弱,可就是這個偏遠的小國幫助秦國走上霸業之路。

戰國七雄之中,魏國是秦國早期的死敵,魏國經吳起變法,組建起了戰國初期最強的戰力--魏武卒,縱橫天下,五萬魏軍大破五十萬秦軍,奪得河西之地,使魏國壓制秦國數十年,險些亡國,最終在秦孝公時期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秦國軍力強盛,魏國也在多國的聯合絞殺下國力日衰,曾經強大的魏武卒經桂陵、馬陵兩敗損失殆盡,秦國東進,大秦銳士一戰威震天下,終于將魏國打壓下去。南邊的楚國國君稍有英明之主,加之國內封君帶來的弊端,使楚國在戰國中期以后顯得外強中干,對秦國沒有足夠的威脅。

另外兩個對秦國有威脅的國家就是齊國和趙國,齊國國力強盛時和秦國東西稱霸,齊國也曾多次聯合諸國討伐秦國,不過齊國也樹敵太多,燕國自燕昭王即位后,改革弊政,招攬人才,國力強盛,齊閔王時期,大將樂毅統帥秦、燕、趙、魏、韓五國聯軍攻伐齊國,楚國在齊國頹勢之時也趁火打劫,齊閔王被殺死,齊國幾近亡國,只剩下兩座城池堅守,雖說最后由田單復國,但是國力已大不如前,畢竟經過其他六國尤其是燕國的掠奪,實力大損,在無力和秦國對抗。

趙國自胡服騎射之后,軍力大增,趙國的騎兵是戰國中最為精銳強悍的,攻滅中山、北驅匈奴,對秦國構成巨大的軍事壓力,趙武靈王也有攻滅秦國之心,而此時的燕國和秦國交往密切,秦相范雎的遠交近攻政策被秦昭襄王采納,燕國成為秦國遏制趙國的重要盟友,燕趙之間的戰爭雖不能對趙國造成嚴重的損害,但是也能使趙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中,漸漸消耗趙國的國力,長平之戰后,面對慘敗的趙國,燕國大舉進攻趙國邊境,后被廉頗率軍擊潰,可是原本已經元氣大傷的趙國,任何戰爭都是雪上加霜,趙國已經無力恢復到長平之戰前對秦國的軍事抗衡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