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入坑一個月,妥妥的新生,但其實已經(jīng)潛伏了數(shù)年,先總體描述一下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
從小就喜歡寫日記,經(jīng)常扯來一張紙隨便寫寫,隨手大概就夾在某本書里,因為喜歡那種再次翻到自己曾經(jīng)想法的驚喜。最經(jīng)典的經(jīng)歷莫過于高中的時候,座位周邊一圈的同學都靠著我的小本本活著,因為在里邊會記下每門課老師留下的每一項任務,并根據(jù)時間板塊分隔好。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每天看著一本作業(yè)記錄心情沉重,于是換成了面巾紙,輪流供應給我以記錄作業(yè)……當然后來分了班,這件事情就變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閑聊,但我自己一直把這個習慣保留了下來,只不過又換回了小本子,并且為他添加了一個伙伴,一本B5大小的縱向翻的信紙本。這個本主要用來做一些課堂筆記和經(jīng)常錯的題目的總結,因為化學老師的口音問題,化學一直學的不好,所以大部分都變成了記錄一些無需推導的化學結論。所以經(jīng)常在走神的時候隨手記錄,這個本在后期我的復習中幫了大忙。現(xiàn)在我才知道,這種方式叫做,all in one,只不過我把日記抽出來而已。
上了大學,小本子隨身帶的習慣得以保留。不知道隨手記了多少個本子,但是看到的一些信息、一些相關的日程、清單等等都匯集在一個小本子里,因為大學的日程基本被課程沾滿了,因此也無需做太多的日程規(guī)劃。倒是本科和研究生銜接的時候,由于畢業(yè)事項太過繁雜,而研究生的導師還安排各種任務給我,于是搞了我人生的第一本日程本,牌子已經(jīng)忘了,只記得是B5黃色硬皮本,內(nèi)有年歷、月視圖、每天一頁含時間軸。就是用這個本,安穩(wěn)讀過了畢業(yè)季和入學季,并正式進入研究生生活。再后來幾乎都是這個本的相似本,只不過由于經(jīng)常出差和實習京津兩地跑的原因,本子個頭變小,便于攜帶。
16年開了個新本子,回歸B5大本,原因是工作需要記錄的事情比較多,本子設計和之前黃色的B5一致,于是發(fā)現(xiàn),第一,有的時候一天根本記不滿一頁紙,但有的時候一天一頁又不夠;第二,雖然有時間軸,但是時間軸和我希望安排的時間根本不相符;第三,太厚不便于攜帶;第四,生活和工作糾纏不清。于是決定入手賬坑,很早就想進但限于資金原因,現(xiàn)在自己賺了錢,又需求明顯,正是最佳時機。
針對我的以上需求,選了TN,店家給了四種內(nèi)頁,方格、空白、橫線、牛皮。分別用于時間軸記錄、每日小總結、讀書摘抄、旅行日記。因此每天隨身攜帶的為時間軸記錄和每日小總結(因為我總是在兩個地方來回睡覺)。
1、方格時間軸本
一頁半年歷,從某個本里減下來的;一頁Book List,采取了書架填寫的方式;一頁打卡清單與夢想清單;一頁每月的方格月歷;每周一頁。時間軸時間覆蓋早7點至晚11點,按照實際進行的內(nèi)容進行填寫,若存在提前固定的日程,則用熒光筆固定板塊的顏色。做了一個to do board,用不同顏便簽記錄要完成的工作內(nèi)容和生活內(nèi)容,完成即撕掉。
2、空白每日總結本
根據(jù)方格時間軸的記錄,每日總結chronodex,一頁兩天,記錄一些生活感悟。這個本比較隨意,用來滿足少女心,涂寫畫都隨意。
3、橫線摘抄本
不隨便使用,只有在用微信閱讀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根據(jù)劃線和感悟進行摘抄。
4、旅行日記
更隨意了,做旅行總結,喜歡逛博物館,經(jīng)常留一些宣傳冊,全部貼進去,寫一些游覽的心情記錄。花了一個月做了兩次大型的游記。
除了TN系列,之前的B5本專門用來做工作的記錄本了。還有兩個B5國譽活頁本,用來做考試復習、專題閱讀筆記等。目前一個月的手賬探索就是這樣,希望8月能有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