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今日關注:20171109第251天
? ? ? 新名詞:OMO
一、新名詞
創(chuàng)新工場合伙人汪華在新媒體36氪上發(fā)表文章說,如果非要讓他說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巨頭會產生在哪個領域,他的答案是OMO公司。所謂OMO(Online-Merge-Offline),是指線上融合線下。
汪華把中國互聯網成長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純線上階段,是四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的時代,互聯網行業(yè)占中國整個GDP的百分比也很小,只有個位數。
第二個階段是電子商務時代,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滲透慢慢達到10%左右。
第三個階段是O2O也就是線上到線下階段,互聯網的商品和服務延伸到更多的場景,對實體經濟的滲透率超過了20%。
第四個階段就是OMO階段,線上賦能線下,線上線下融為一體。
技術的發(fā)展,比如移動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各種傳感器和自動化機器人的應用,可以讓線下和線上更容易融合在一起,整個世界可以被實時數據化,而不再是分割為線上和線下兩個場景。
二、OMO時代的商業(yè)特征
第一,線上線下的流量雙向交織,互相導流。比如像盒馬鮮生這樣的公司,用戶在線下購物,使用電子支付,線下行為變得線上化;線下獲得體驗后,可以繼續(xù)使用App來購物,享受送貨上門服務。
第二,線上和線下可以相互賦能,線下可以帶來更好的體驗,線上則可以用數據更好地實現線下的商品推薦,并且展示更多線下因為空間原因沒辦法展示的商品品類。
第三,商家的運營和服務體系也會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上的電商和線下的實體店,供應鏈、倉儲、數據會完全打通,而不是分離成兩個部門,對用戶的服務也會不再局限于線下店或線上電商體系,而是融為一體。
第四,OMO還會改變以往的中心化和貨架式的商業(yè)形態(tài)。貨架式商業(yè)形態(tài)以搜索為核心,用戶到中心化的淘寶、京東去搜索并找到商品;而OMO會形成社交化和去中心化的商業(yè)形態(tài),用戶在某一個場景中產生購買需求,然后通過社交和推薦的方式完成交易。
三、中國的機遇
中國是第一個,可能也是很長時間內唯一一個能把線上線下打通的國家,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移動支付能夠讓線下消費行為被線上收集和數字化,從而能更好了解用戶需求。
一項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6月末,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guī)模達到5.02億,線下各種消費場景包括餐飲、零售、娛樂、交通、購物等,手機支付占比已經超過60%。中國移動支付規(guī)模,大約是美國的50倍。
摘自: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