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昨天,我又遇到一個小學生,都說這邊的小學挺不錯的。”
弟:“是吧?這邊小學是不錯。”
姐:“父母都說,老師也好,學校硬件設施也好,中午吃的也好,反正各方面都挺滿意的。”
弟:“你怎么問人家的?”
姐:“自己家孩子要上小學了,所以比較關注,看到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有機會就去搭話。問問多遠啊,入學有什么條件啊,孩子幾點上學幾點放學啊,作業多不多啊,都問一下。對了,上了小學,就不收學費了,每個月就交二三百塊錢的伙食費和課外輔導費用。”
弟:“上小學是便宜。”
姐:“對啊,比幼兒園便宜多了。而且,他們不是3:40就放學了嗎?家長沒有那么早下班,學校在放學后,安排老師給他們輔導功課,到五點鐘,這樣大家都方便。挺人性化的。”
弟:“那是挺好的。”
姐:“入學好像也沒那么困難,只要房子在這邊,學區對口,都會收的。這樣我就放心了,這是一個好消息。”
弟:“是啊,這邊的小學是不錯。你還別說,我一個同事,他家本來在這邊,買了個學區房,讓孩子去那邊上小學,結果那邊的老師不負責任,態度也不好。大小事情都安排給家長去做。只要有人提出異議,就一句話對付‘轉班吧,轉校吧’。我那同事都無語了。”
姐:“那他為啥不讓孩子在上玫瑰園呢?”
弟:“還不是為了將來能上個好初中。”
姐:“初中還早,考慮那么遠干嗎?”
弟:“問題是,讀了小學,初中就根據小學直接對口招生,讀了那個片區的小學,就直接錄進對口的好初中了。這邊主要是初中不好,好像我們對口的初中,排在倒數。這邊就沒有好初中。”
姐:“初中不是可以考嗎?”
弟:“可以考,但是比例比較低。哪有直接招進去的保險。那個張XX不就是這樣嗎?”
姐:“等到讀初中的時候再買學區房呢?”
弟:“那就晚了,因為小學不對口,得把戶口轉過去,可能還要托關系,很麻煩。”
姐:“原來是這樣。”
弟:“所以,我許多同事,都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買了學區房。”
姐:“你那個同事后悔嗎?”
弟:“后悔啊,花了一兩百萬,就為孩子上學,自己每天上班跑這么遠,結果還弄成這樣。”
姐:“那我覺得,也不一定要買學區房,非要往那邊去擠。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孩子是就在這邊讀的小學,自己考上一所挺好的初中,現在每天自己坐公交車來回。他還有個妹妹,也很能干,在幼兒園里是那種學習好,又聽話,升旗儀式上發言的那種乖孩子。妹妹現在課排的很滿,很多輔導班,一周就一天晚上沒有課,忙的很。我看他們家也不是很有錢的家庭。爸爸媽媽穿的一般,工作也不是高薪,好像是做保安。他們原來的房子是那邊的還建房。雖說拆遷戶都很有錢,但是他們一直保持原來的生活,勤勞節儉,但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愿意把錢花在這上面,我覺得挺好的。”
弟:“是啊,也有孩子自己很爭氣。其實這也涉及到人的價值觀了。就像我們在越南,賣床墊的說,這四件套六千多,買一套送一套,合三千多點一套,用的是最好的面料,真的很劃算。絕對保證真品。你回中國這個價就買不到了。為啥不買呢?我說,貴。他說,別看六千多,但物超所值啊。其實,他說的話,我也信,也不是拿不出這筆錢,只是不愿把錢花在這個事情上。就像我不會六七千去買預售的新款手機一樣。”
姐:“你應該問他,我現在有一批價值五千塊錢的書,都是好書,兩千塊錢賣給你,絕對物超所值,買回去讀吧,你要不要?”
弟:“哈哈,我當時沒想到。是一樣的道理。”
姐:“有的家長雖然在生活方面不舍得花錢,但對孩子教育從來不含糊。”
弟:“是的,所以學區房再貴,依然很熱。不過,我覺得孩子上學也不一定非要去好學校,在一般的學校做個優等生, 比在一個好學校里做個中等生,還更好一些。我們倆都是這種情況,對吧?”
姐:“是啊,因為在一般的學校,能夠得到同學的肯定,老師的重視,這種自信心與優越感,對自己的影響也很大,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會在潛意識里告訴自己, 我可以做到的,我能夠學會。”
弟:“所以,我也有同事有兩套房,他有能力,但是就沒去買學區房,孩子上的就是玫瑰園小學。我問他為什么不跟別人一起買學區房,他說,我覺得這樣挺好啊,孩子上學近,我上班也方便。對學校,我們各方面也都挺滿意的。”
姐:“這樣是挺好!”
弟:“是的,就看自己怎么想了。不過,買學區房,不管是從孩子教育,還是投資方面來講,都不會虧。學區房不會降,而且總是漲的很快。所以,再貴也有人買。現在城市里的生態就是這樣。”
姐:“這樣說來,如果你明年買房,等孩子上小學,你們不是也要搬走了?”
弟:“還沒想好,我不太想搬,這邊住的挺好,上班也近,到時候再說吧。”
姐:“那以后高中呢?都要考了,就沒有對口一說了對吧?”
弟:“高中當然都要考了。如果能對口,我們這邊還有一所高中很好呢,好像全市排第三。”
姐:“沒準等以后,他們上了高中,就也變成義務教育了。”
弟:“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孩子在小學畢業后,就考上了外中,然后就直接準備錢,初中畢業后申請去國外讀高中,大學。這樣的孩子出去后,是很有優勢的。”
姐:“為什么?”
弟:“因為中國孩子勤奮刻苦,學習能力很強。而且是經過重重考試過來的,那就更出類拔萃了。”
姐:“有的不是說孩子太早去國外不好嗎?”
弟:“是有這樣的說法,有些好孩子突然走彎路,就是因為離開了父母。”
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身邊就沒有人監督,是很容易走偏。”
弟:“不過,那些孩子大多是小時候父母不怎么管,或者是教育方法不當。如果小時候得到足夠的關愛,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遇事都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孩子,一般到了叛逆期,也不會變化太多。我不是很小就出去讀初中了嗎?身邊也有許多不好好學習,成天打架的孩子,我也沒學壞啊。”
姐:“是的,變壞也不是瞬間基因突變的。他們的行為背后,都可能有別的心理訴求。”
弟:“嗯。我有個同事,他家孩子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現在在美國讀大學。看上去不錯。”
姐:“你同事真多!”
弟:“家里都有孩子,有空就討論一下教育問題,所以知道的多。”
姐:“他們現在都還小,這些都還比較遠,誰知道以后會有什么變化呢?”
弟:“是啊,眼前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理能力,慢慢大了,他們就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情了。另一方面,好好掙錢,在需要的時候,我們能夠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以免遺憾。”
姐:“嗯,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