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最近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 在做一件事情。或者說是想要達到某個目的的時候, 我會習慣性的去拿起手機, 打開搜索引擎。 ?然后去網絡的汪洋之中去尋找自己的答案。
可是這樣做過之后, 往往自己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還在那里。 于是開始反思, 到底問題是出在哪里了。 ?難道喜歡從網絡中尋找答案不好嗎?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經歷, 其實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的。 只是在潛意識中可能對自己主動思考有點抵觸 , 認為這是一件很累,很費勁的工作。 ?所以在遇見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著去網上找找有沒有別相似的經歷,是不是可以借鑒一下別人的經驗。
這種方法看起來是沒有什么大問題, 你想要去尋找答案,自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互聯網或者書籍。 ?但是也可能是存在一種像我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自己已有的知識只要經過挖掘就足以應付現在遇到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答案已經在心中了, 但是他被掩蓋住了。
所以對于我來說, 這種一遇到事情就想著去網上尋找答案的法子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加上心理安慰。即使沒有在紛雜的網絡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我們也算是對自己 的內心有個交代。 畢竟可以這樣子安慰自己啊:你看, 我已經努力了, 花費了這么多時間。 ?但是找不到答案,不能夠怪我啊。
如此長此以往, 一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從自身找答案,一遇到問題就會把責任推卸給別人。那么這樣的人肯定是脆弱不堪的, 承擔不了失敗的責任。 ?永遠都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
另外就算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你要 的答案, ?你也不一定會去踐行。 ?因為那根本就不是你的東西啊。 ?你只是想要,有那個欲望。 ? 那些問題明明是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思考,通過直面自己的內心來找到答案。此時卻選擇去網上看看別人的 意見,企圖讓別人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自己連想都沒想,卻急著去尋找別人的答案。 ?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沒有通過獨立思考得來的東西都是靠不住的, 都是美好的虛幻 ,就像是空中閣樓, 沒有
根基。
王陽明信仰的就是 ?一切不假于外物, 皆求于本心。
道理都在我們心中, 可能被心中的浮塵所籠蓋。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 然后拿起思維的雞毛撣子。 ?細細拂拭,會從心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這個才是最合適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答案。
這樣做不但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也會讓我我們變得有原則。 ?有自己的底線,不會火急火燎的隨大流。 ?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才不至于在眾多意見當中左右搖擺不定。
這樣或許才能夠做到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