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當護士長時間長了,總會踫上一些在排班上的不合理要求,有的理由非常奇怪,有的人你明明照顧了,她還會覺得對她不公,甚至上升到沖突。護士長常常處于科室的人性化管理與排班的制度沖突上,左右為難。比如讓大家在排班表上寫下本周關于排班的需求,同時又要堅持小組排班、按規律倒班。有求必應的話,會導致小組排班,規律倒夜班落實不了。有求不應的話,哪怕只有一次,有的人就會不滿。
前兩年,就有一位同事因排班的事幾次不滿,甚至上升到沖突。
1.過年排班,科內開會后決定讓她回家過年(她住的遠,沒有成家),排定她臘月二十八回家,不滿回家太遲。(臘月二十八還有車,回家需要4-5小時車程)。
2.兩名同事提出挪下班,一個是外婆周年,一個有急事要外出。她想回老家去一趟。因為在他們后面提出要求,也因為事情不緊急,不滿被拒絕。
3.周六,周日兩天科內三位護士要考護師(下午四點考試結束),護士長調整了排班。并且排班在QQ群里公示,其中有的同事都只休息了一天,她不滿:“護士長,為啥排周六我上付班(晚六點接班),萬一我緊張考不好試怎么辦?”
后來我們在談話中,她反復說到“別人怎么不是這樣,就我這樣。”
沖突的核心在于團隊價值觀與他人認同之間的矛盾。
沒有人想為工作的事破壞關系,但現實是你越不想破壞,這樣的事就會來,潛意識里,誰都渴望擁有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但站在科室的角度,為了不親手摧毀我自己訂立的規則,有時候就要拒絕一些排班需求,結果護士長成了心理上的“好人”與行動上的“惡人”。
現實是實施某些人性化政策時,對某些人來說,等于你在告訴對方,你不要管,一切有我“放著我來”,所以,當你一拒絕,他就難受了。說白了,就是你給對方一個假期待。
這二者之間的平衡要求護士長有很好的協調力、溝通力、組織力。
在此有幾點與大家分享:
1.接納自己的拒絕:悅納,就是學會接受,好的,不好的,都要接受。正常人將心比心;個別不守規矩的,先拒絕,事后溝通,表明態度。
2.劃定界限:工作內上下級的尊重和執行要說明。
3.堅守規則:服從院規。比如休假在提前告知(特殊情況除外),15天以上要到人力資源部請假等等。
4.彈性排班:比如在科內人員相對充裕的情況下,讓部分加班多的同事補休。
5.達成共識:突發事件、病假、婚假、產假在請假條件與院規不沖突時無條件準假。其他事情如除外旅游、同學聚會需提前告知并協商。
6、鼓勵積累“個人信用”:加班多,服從安排的同事在有事情時科室優先照顧。比如有位同事經常加班加點,積攢的假超出同事一倍有余,因此在休婚假時科室額外給了一周的補假。
在年復一年的堅持里,團隊價值觀逐漸統一:團結協作、快速反應。因此在排班上逐步達成了如上分享的共識。解決了團隊價值觀與他人認同的矛盾,護士長與團隊其他成員共同接納了關于排班的需求可能被拒絕的現實。
平衡的難度雖然高,但是值得,比如上次某位年輕同志懷孕,在全院照顧懷孕同志困難時,她留在了我們科室,大部分的二線或者三線由我和覃老師承擔,有時候需要叫休息的年輕同志來,但是這樣的機制維系下來了。給了年輕護士們在懷孕期間的一個照顧,讓她們能切實感覺到身邊的人性化關懷。
年底的科室護理管理問卷調查時,分組排班和按規律倒班問卷調查時獲得較高滿意度。懷孕的同事照顧一名也獲科內認可。
當你決定承擔責任時,非議也會隨之而來,重要的是堅持的內心和不斷改進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