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的路上,怪老頭想到一件事: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時代里,快餐成了街頭巷尾最受歡迎的食品。但是,每天吃所謂的營養快餐,我們的身體就會保持健康嗎?現在的各種工具書里,都是各種秘訣捷徑,這難道不是知識快餐嗎?那么,我們攝取知識快餐就一定能越來越強大嗎?我想起了我們中國文化里的那些寓言故事,比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葉公好龍等,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一幅生動的畫,但也都蘊藏著很大的人生智慧。而現在所謂的各種干貨文章,真的是干的能把人噎死。不過,就好這一口的,您繼續,如果不好這一口,那么加點水也是可以的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的分享圖書是《感召力》,作者是西蒙·卡蘭斯特。作者是個很厲害的人,也是很會總結和歸納的人,他在書中分享的觀點是:如何通過在溝通中攻克對方的本能腦,情感腦和邏輯腦,從而發揮出自己最強的感召力。
①本能腦
②情感腦
③邏輯腦
本能腦是指一個人對周圍人物的第一感覺,第一印象。
這種感覺有時候不依賴于任何物質體現,純粹來自于人的第六感。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比如下面這一些努力,通過注意細節,來讓外界對我們的第一印象正是我們所想表達的那個樣子:自信,注意節奏,語音柔和。
情感腦:想要感召別人,一定要緊緊抓住情緒。
會講故事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機會。因為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是達到感召的第一步。可是如果你不會講故事那怎么辦?也許重復,算得上是一個捷徑,畢竟三人成虎。
邏輯腦重點在于有條理,有邏輯性,足夠專業。
“成3原則”是挺有意思的,比如我們總會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們的口號節奏一般也是3,3的確是加深印象一個絕好的方式。
好吧。干貨吃完來點濕的:
【0713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一個關于愛或被愛的小故事,可以是朋友、親人、愛人、陌生人,曾經在你人生的某個階段,讓你感到過被拯救呢?
從小性格太固執太擰,多虧我媽媽一直耐心的開導我,我長大后才會慢慢的往好的方向發展,后來,遇到我家先生,是他一直包容我,才讓我感覺生活很溫暖,充滿陽光和希望。如果不是我媽媽從小對我的教導,如果后來遇見的不是我現在的先生,我都不敢想象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
袁詠儀說過,如果她不是遇上張智霖而是其他人,她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可理喻的瘋婆子。我也是這樣想的。
當然要感謝我的媽媽,也要感謝我家先生。我總認為我很幸運,(我媽媽也這樣認為)感恩我身邊的每一個人括要感謝貓叔,感謝和我一起的小伙伴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