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是討厭夏天的。從什么時候開始呢,有記憶的應該是從廈門開始。南方的夏天實在太過漫長,七八月份的廈門幾乎就不看到任何水滴,任何液體的東西感覺都會立即蒸發的無影無蹤。紫外線異常強烈,太陽就籠罩在頭頂,感覺近得異常親密,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夏天午后的學校,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室外一個人影也沒有。我們就被困在24小時開著空調的宿舍里,人是很頹廢的。
廈門的夏天,幾乎占了全年的一半。從5月初到10月底,短袖可以穿半年。所以,廈門的季節感并不強。幾乎感覺不到任何春天,秋天更是難以捕捉了。冬天也不會冷得過分。
偏偏我最喜歡靜謐沉靜的秋天,春天剛來的時候也會開心一陣子。冬天嘛,倒是無所謂,反正南方不下雪。
小時候·夏/秋/冬/春
小時候,我幾乎喜歡所有的季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因為在每一個季節,都能找到讓我開心的事情和喜歡的地方。
夏天,都是過暑假的時候。一放假,會在前幾天就把暑假作業通通做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放心的玩兒。夏天午后,大人們都會睡午覺。午后一兩點的時間,太陽最烈的時候。我是不甘心待在室內的,一個人在樹蔭底下,樹上知了的叫聲是最和諧的伴奏,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其實也沒什么好玩的事情,可是那種一個人獨處的時光,我從小時候就很珍惜了。
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也是我出生的季節。褪去了夏天的燥熱,秋天就有一種冷靜隨性的感覺了。整個人都跟著秋高氣爽的天氣變得身心舒暢起來。
冬天,小時候的冬天是會下雪的。屋檐上還會掛著一條條凍成冰的掛冰。一覺醒來,發現外面下雪后的那種心情是難以言表的。整個世界被白色裹挾,像出生的嬰兒一般純凈,白雪掩蓋了所有的顏色,好的壞的。世界變得簡單純凈。穿著厚厚的皮鞋或靴子,踩出一個個深深淺淺的腳印,用樹枝在雪上寫字,賣力的堆雪人,好像自己是世界大師,將要創作出什么全世界最了不起的畫作。雖然因為下雪,拜年的路程會變得異常艱辛,雖然融雪的時候,道路會變得異常泥濘,天氣會更加寒冷。可是,都抵不過擁有一片純凈無暇的白雪世界的喜悅。所以啊,人其實是很容易討好的,只要有一點點的甘甜,就可以輕易忽略種種的艱辛和麻煩。
春天,對于小時候的春天其實已經沒有什么印象了。可能都在繁忙的學生生活里度過了吧。但是,應該是不賴的。只記得小時候中午還是回家吃午飯的。匆忙的吃完飯,天氣轉暖的時候就會中午洗個頭,也不用吹干。又匆忙騎著自行車回學校。一路上,春風微拂,陽光不躁,剛洗過的頭發馬上就干了,聞到淡淡的洗發水的香味,那就是學生時代春天的味道。
長大
長大之后的季節不再分明了,因為每個季節里經歷的事情沒有什么兩樣。人是體驗型動物。我們總是靠著各種經歷去給時間貼上標記。
畢業之后來到上海。在上海我幾乎對季節也不再有什么特別的印象。每天都過得差不太多。才意識到,這多么可惜啊。沒有好好地體會過生活的這個城市,沒有好好體驗生活的每一天。不管過得好、過得壞,沒有感知能力是最可怕的。你過了那么多年,可是每一天都像沒過過一樣。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為你被生活駕馭了,失去了自我,關閉了感知世界的感官。感知喜怒哀樂,感知開心與失落,感知幸福與痛苦,感知熱鬧與孤獨,感知幸福與惆悵,感知甜蜜與酸澀,感知暢快與緊張,感知溫暖與冷靜,感知勇敢與挫折,感知成長與生長痛。如果感受不到這些,那就沒有在真正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