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前段時間翻了《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這本書,其中有一段柳傳志話:復盤很重要,想想做成一件事情有哪些偶然因素,別以為是自己的本事,尤其是失敗后,要血淋淋的解剖自己,不留任何情面的總結自己的不足。這樣,你的能力自然會不斷的提高。
后來按照這本書中關于復盤的流程和方法,采取自我實驗的方式,對過去的幾個關鍵事件,分別采用情景再現法和關鍵點法,按照事情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從信息流、思維流、情緒流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了3次復盤實驗,結果發(fā)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做事情的過程之中,如果事先沒有識別關鍵環(huán)節(jié)、沒有對關鍵環(huán)節(jié)所涉及的思維和情緒進行預先了解或把控,大多數情況下,整個事件的進度,基本上是受控于這個事件中關鍵任務的思維和情緒,也就是說,整個事情的成敗決定,不在于自身,而在于事情之中的主導思維和主導情緒,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事件中的關鍵人物的思維和情緒。
后來得出的最終結論就是:了解事件中關鍵思維和情緒的能力,對于掌控整個事件按照既定的目標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一種做事的能力,畢竟,大多數情況下,做成一件事情,是需要協(xié)作才能夠完成的。
而閱讀《復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這本書用時總計不超過3小時,也就是說,學會復盤這項思維技能只需要不到三小時的時間,而要發(fā)揮這3小時時間的價值,就算是剛剛在實際中應用了3-5次,自身就是能夠體會到方法論的價值的,如果持續(xù)的應用下去,對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在復盤的應用過程中,由于還原事件的過程需要掌握大量過程中的客觀信息,這是整個復盤過程的基礎,因此,一旦信息缺失,尤其是時間久了之后,事后復盤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但該怎樣保留過程中的信息呢?
這里介紹一個簡單易行的工具——工作日志法。
2、用復盤思維改造工作日志
所謂工作日志法,是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經過歸納、分析,達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簡而言之,就是用一個工作日志表格管理工作過程,一個最簡單的樣例見下圖:
分析上面這個工作日志表的結構,就會發(fā)現,這個表格是最簡易版的工作日志表,僅僅發(fā)揮了工作日志的“流水賬”功能,而要發(fā)揮工作日志法在自我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功能,就需要增強工作日志的功能,見下圖:
之所以這份工作日志能夠自我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是因為這份表格增加了目標和結果兩個欄目,讓自己在記錄任務“流水賬”的時候,保持對任務目標的關注、以及任務完成情況、差距大小的關注,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差距產生的原因,并在備注欄中注明原因,甚至相應的對策,以便于做好相應的準備,盡可能采取保障措施,以縮小目標和結果之間差距,確保任務目標的實現。
上面這份工作日志的表格,雖然已經具備了工作日志在羅輯思維能力訓練方面的功能,但是,仍然不能發(fā)揮工作日志在自我培養(yǎng)文字表達能力、嚴謹工作作風等方面的能力,為此,對工作日志按照復盤的思路,對其進行再次改造,把工作日志當成每天及時復盤的工具,發(fā)揮工作日志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的更大價值,具體見下表:
由于在上面這份工作日志表的設計中,融入了復盤的方法論,如差距分析從路程、思維、情緒三個方面對信息進行記錄和分析,采取情景再現或關鍵點法的方式,使得該表具備了復盤的功能,同時,為了避免一葉障目,在“工作小結”欄目,也可以進行持續(xù)的擴展,比如周小結、月小結,以便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全面復盤。
通過改造之后的工作日志,就變成了每天進行復盤的工具,也為階段性復盤提供了較為客觀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把復盤這種高大上的階段性活動,變成了每天要做的日常活動,提高了復盤方法論在促進自身能力提升方面的價值。
3、應用工作日志復盤注意的問題
成人學習五大公理中明確提出成人學習的“體驗-反思”、“演繹-歸納”兩個螺旋模式,而復盤方法論的過程就是在體驗之后進行反思,在反思之后繼續(xù)體驗的過程中,以及不斷運用演繹和歸納的持續(xù)過程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雖然改造之后的工作日志有助于在日常工作中持續(xù)體驗-反思、歸納-演繹,但是,由于時間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應用中仍有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首先要對事情按照重要性、緊急性進行排序,而對其中重要的事情,要常常用工作日志及時復盤、階段性復盤以及總結性復盤。
2、差距分析所需的信息包括事實信息、思維信息、情緒信息,而其中的思維信息、情緒信息的獲取,相對有點難度,剛開始不必要求精確判斷他人的思維和情緒,關鍵是通過收集情緒、思維方面的信息,作出基本的假設,運用演繹-歸納最終把握規(guī)律。
3、運用工作日志進行每日復盤的過程中,雖然不需要對每件事情都復盤,但是至少要復盤一次,以便自我培養(yǎng)復盤的習慣和工作日志的習慣。
【更多有關學習方法或成長方法的文章,請瀏覽公眾號:每天讀一點兒(read-i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