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件小事,引發了我的關注和思考。
先生的爺爺80高齡,生病住院。病因是高血壓、心臟病。
這個病最重要的是養,不抽煙,清淡飲食,心態好就是最好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偏偏爺爺這三方面都不好。老煙民一個,味道不咸不愿意吃飯,急著擺脫不熟悉的醫院環境只想回家,經常對著家人和醫生護士發脾氣。
2)
微信家族群里,叔叔、姑姑、公公婆婆都在議論這件事,不管大家怎么勸說,爺爺都不聽,大家顯得很無奈。
我看到這樣談話次數多了。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爺爺,一味地哄勸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需要讓爺爺明白:飲食,養生這些事情別人幫不上忙,需要他自己決定,自己承擔后果。
于是直接在群里說了一句:勸說沒效果,只能用狠招。問問爺爺是想多活幾年還是不想活了,自己掂量好就行了。
結果,當然是非常糟糕。因為我完全沒注意到說話的環境和場所。也沒有慎重的思考這個問題。屬于說話沒經過深思熟慮,簡單粗暴的應激反應。按照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我的行為被黑馬控制了。
3)
反思:為什么我會在公共場合說出這么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
心太急,沒有關注周圍環境,也沒有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原因的給出最佳解決方案。
用系統思維來闡述就是,停留在What層面,只看到了事件本身。馬上對問題作出反應。
說明兩點:
第一,對問題沒有深入的思考。
第二,缺乏對場景的認知。
如果有機會重新做說一次,我該怎么說呢?
事件:爺爺生病住院,心態不好發脾氣,不按照醫生的建議科學飲食。家人很擔心,又沒有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很無奈。
這里涉及到問題的幾個要素。爺爺主觀意識、生病的身體、家人的擔心
核心問題是:爺爺自身的意識,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問題:
1、如何讓爺爺認識到心態、飲食這些問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樣做只是在解決how層面的問題。事實證明這個層面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2、爺爺為什么不愿意配合科學的護理建議?關鍵點是弄明白爺爺的想法。系統思考這個問題:
爺爺是老煙民,不抽煙很難受。
爺爺一向喜歡吃咸菜,對清淡的飲食難以下咽。
家人的不理解,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只想讓他不生病的心理讓他感覺不被尊重?
年齡已經80歲了,自己明確的知道身體狀態已經沒辦法恢復到從前了,不想讓自己最后的日子處于不舒服的狀態里,自由,開心對爺爺來說比健康長壽更重要。
3、解決方案
首先表達理解,然后是尊重。
飲食上寬松對待。稍稍降低標準,或者加入其它的飲食方法。比如,饅頭,蛋糕,酸奶,粥等。
幫助用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的減少抽煙數量和次數。
以上方法經過同意才能執行。
最重要的是,讓他感覺愉快。經常和他聊聊天,讓他感到自己被關注,有價值。這樣也能間接的分散老人的注意力。
4、那么面對先生家的長輩我該如何來說這個建議呢?
爺爺現在的狀態,確實讓照顧他的親人很難受。我們希望他身體健康,盡量多一點時間陪伴我們。不過從爺爺的角度來看,也能夠理解他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畢竟是個老煙民,重口味也那么多年了,一下子全部改變過來對他來說也許比身體不舒服更難受。他可能想著自己都八十了,不愿意在身體不好的時候,還來壓制自己的欲望,吃飯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吃吧。這個年齡了,再怎么注意,身體也不可能恢復正常,他想怎么做就這么做吧,尊重他的想法,只要他開心就好了。
飲食方面可以換種花樣,比如偶爾加點面包,面食(甜的)來取代咸菜和米飯。抽煙少抽一點,慢慢減比較好。我覺得多跟他聊聊天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也是不錯的方法,有時候人太無聊了心里就惦記著這些事。人都會有老的哪一天,到時候,大家都會希望子女能尊重自己的意思吧。
4)
未來遇到類似的事件我該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
遇到問題,想馬上回答的時候,首先問自己以下問題:
這是一個什么問題?我搞清楚了沒有。(定義問題)
這個問題的涉及哪些因素?哪個是關鍵解?(找到核心要素)
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問題)
針對原因我的解決方案是什么?還有遺漏嗎?(構思解決方案)
我處在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我要不要說出我的解決方案。怎么說讓人感受舒服。(根據環境需要思考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