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可能我才第一次真正知道了“溫柔堅定”該是什么樣子,用它面對孩子是什么樣的感覺。
那天早晨,照例的,小家伙一骨碌醒了。眼睛還沒睜開就噗通一聲又躺下來,喊著“媽媽我要喝奶!喝一大瓶!”我趕忙拾捯還沒睡醒的一顆心和沒有休息夠的皮囊,拖著沉甸甸的步子走出臥室。但我不是去沖奶粉,而是提著水壺和一粒小膠囊回了屋。小膠囊是醫生開給孩子的藥物,遵醫囑每天早晨空腹服用連續十天,然后歇二十天為一個療程,總共三個療程。現在是第一個療程,這一天是第三天,孩子開始拒絕配合。這是事情的開頭。
現在回想,還沒睡醒的我在困倦的意識下,完全沒有平時胳膊擰不過大腿的勁頭,只是想著得把這膠囊讓他吃了,大早上的也別讓他情緒太激動,就平平靜靜地勸了一句,然后也跟他一起躺下繼續賴床。可能是我的不急不躁讓他覺得被接納、感覺我對他的愛一如當初沒有減少,可能是我沒有卯足勁兒勸解、鼓勵讓他覺得他的表現距離我的期待沒有差距那么巨大到產生失落和委屈,可能...總之,我們倆的情緒都在沒睡醒的狀態下懶洋洋地友好存在著,甚至可能還伸了個懶腰、互相微笑問好了呢。
賴床賴得差不多了,我胡擼著他,輕聲輕語的給他三言兩語講了一個小膠囊保護小男孩兒的故事。是的,就是這粒小膠囊,當他順著水流來到空蕩蕩的肚子里,膠囊里面的菌群會被釋放出來,和肚子里的菌群相遇。那些好的菌群會迅速數量翻倍,而不好的菌群會被消滅掉。這是膠囊給我們的保護,能幫助我們身體變得更健康、更強壯。小男孩兒對于保護這種事兒好像有著天生的在意,一邊重復著“這是對我們的保護”一邊再三確認“是嗎?媽媽?是嗎?”“是呀,這是對我們的保護。”我一邊回答他,一邊遞過水壺,他特別自然地吸了一口水含在嘴里,揚起頭微張開嘴巴。這是我們一起吃小膠囊的系列動作。看到他如此放松自然,我心里別提多驚喜了。但是臉上不動聲色,動作也依然維持慢悠悠的節奏,取出一粒小膠囊輕輕放進孩子的小嘴巴。接著他嘴唇一閉,咕咚一聲咽了下去。鼓勵還是要的,“呀,一口就咽下去了!越來越嫻熟了,小膠囊完全不在話下!”說著,還輕巧的擊了個掌。
事情到這里算是告一段落。之后的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憑借著成功經驗,我復制了這個過程。也均告成功。
在這第一個療程的十天里,我還試著復制這成功經驗用到哄小宅男出門玩耍、哄娃關掉動畫片一起玩玩具上。
總結起來,我覺得關鍵點在我的情緒上。不急不躁是前提,從心里接納孩子不是嘴上允許+心里卻不樂意,而是從心里能夠感受到孩子的不樂意甚至引發自己內心的情緒同頻,與孩子的情緒同步起來。同時用孩子受用的方式做出安慰和引導。
有種任督二脈神奇打通的感覺。?(?ˊ??ˋ)??
2017,跟圈媽逼自己一把の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