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加入的讀書會,每個帶讀人要推薦一本書,我是其中之一。我想起了女兒兩歲多時候的任性、暴躁、不合群;想起了小盆友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想起了自己為之苦惱、困惑的日子;想起了自己對孩子的期許與現實如此格格不入,最終想到了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 ? ? 作者阿黛爾?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本書是她們在創辦的學校和研究所長期與父母們一起進行實驗的研究總結并經過了世界上數以千萬的父母用自身的踐行證明。
? ? ?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稚童,渴望著父母的愛與關注;曾幾何時,我們也曾天真懵懂,渴求父母的理解與引導;曾幾何時,我們也孤獨,渴盼父母的忙碌的身影能停下陪伴我們……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我們遺忘了當時的感受,帶著上輩留給我們的傷痕,忽略了我們的孩子那祈盼的眼神……這真的是我們希望要的嗎?
學習一門新語言并不容易,至少改掉口音就很難……但對我們孩子來說,這會成為他們的母語。
? ? ? ? 我的父輩信奉的是“打是親,罵是愛”,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我進行教養,我因此深受其害,我敏感、不自信、缺少決斷力。心理學上說,專斷的家庭往往會不自覺的復制下去,形成一個輪回。而我所經歷的,我并不希望女兒經歷,所以我有責任就是切斷這種輪回,療愈自己,療愈好整個家庭的氛圍,還孩子一個輕松、民主、積極的家庭氛圍。我希望能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與他們合作,避免懲罰,鼓勵自立,贊賞他們,讓孩子的“母語”能正面、積極,獨立,友愛。
? ? ? ? 我把該書的章節都打散,整理如下:
說
1.說出孩子的感受&自己的感受
★說出孩子的感受:(正面感受正常對待,此處僅指負面感受)幫助孩子厘清思緒,在負面情緒爆發時,適時站在他們身邊支持,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幫助他們正面積極的應對自己負面情緒的表達。
★說出自己的感受: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往往在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也會發飆,也會有負面情緒,還得保持心智健全。此時,負面情緒會像傳染病,在我們中間“過”來“過”去。我們大可以直接表達——我很生氣,我的火氣現在是一團這么大的火——說著描述著,或許我們不在記得當初為何而生氣了。
? ? ? ?我們希望溝通順暢,能盡快解決問題。只要不受到攻擊,孩子更容易和表達憤怒而不是進行打罵的人合作
2.幻想
? ? ? 生活中很多樂趣來自于夢想、幻想、期待和計劃。
? ? ? 幻想是個好東西,它能滿足我們達不到的愿望~~~我有幸心中仍住著一個小女孩,在女兒問我討要月亮的時候,我告訴她,月亮會變成一只又圓又大的冰激凌,讓我們一口口啊嗚啊嗚吃掉;在女兒吃完飯還纏著我要餅干的時候,我會變出一個好大好大好大的送給她(做手勢);在女兒想要佩琪小豬來陪她,我告訴她,小豬佩琪最喜歡到小盆友的夢中……
3.描述問題和所見
? ? ? ? 我們的父輩曾用打罵來讓我正三觀,用威逼利誘使我們成長,用家長式的命令讓我們臣服,而我們嫌他們太嘮叨、不人道、不科學、不變通,我們叛逆、陽奉陰違、失去自我。
? ? ?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都不喜歡被命令,都不喜歡被指派做事,尤其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他們渴望著自己去試錯,去嘗試,去探索世界!
? ? ? ? 其實,大人在描述問題的時候,也就告訴了孩子應該如何做,接受提示遠比接受譴責,進行打罵要容易得多。孩子不喜歡長篇大論,言簡意賅,才容易記住且有效。
4.鼓勵
? ? ? 有人跟我說表揚像糖果,偶爾食之,讓人欣喜;鼓勵像氧氣,生活其中,依賴存活。我深以為然,情緒低落時的鼓勵讓人振作,小有成績時的鼓勵讓人奮進,開心時的鼓勵如錦上添花,難過時的鼓勵如雪中送炭……成人尚且如此渴求鼓勵,何況我們成長試錯中的孩童呢?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5.贊賞
? ? ? 適度的贊賞,是不夸大不吝嗇。看書以后,我瞬間不知該如何跟孩子說話了,我之前常常掛在嘴邊的:“你好棒”“真乖”“你真厲害”“你太了不起了”居然——都是錯誤的說法——細思恐極,孩子們在我們這些夸張的表達下,可能會驕傲自負,可能懷疑你是否真心贊賞,可能帶來很大壓力……
? ? ? ?我們可以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比如說,你今天守時。讓這個詞與行為聯結起來,在孩子心中固化下來,原來今天這樣做,就是守時,我這樣做,是值得贊賞的好的行為。
6.撕“標簽”
? ? ? ?生活中,我們常常給孩子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簽,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孩子原本是清白的,可不知不覺中被安排扮演某種角色。我們應該像跑男撕名牌一樣,撕去“標簽”,幫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及時給予正面評價,讓他們面對人和事都能正面、積極地思考和處理。
聽
1.安靜傾聽
★安靜傾聽,充分表達了對孩子的尊重。要與孩子進行溝通的第一步,我們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磕磕絆絆的表達、不成熟的看法。即便是奧巴馬總統、
★安靜傾聽,能幫助孩子從各種負面情緒的劍拔弩張中鎮靜平復下來。
2.簡單回應
? ? ? ?“哦”,“嗯”,“原來是這樣啊”看起來好簡單,其實實際操作起來很難。我們常常很難忍住不給出建議,孩子在犯錯,在走彎路,我們有更簡單的方法……
? ? ? ?我們有千百種理由給建議、給方法、給命令。然而孩子要么不聽,總想自己試試;要么就在放飛自我的路上漸行漸遠;
看過一個笑話:
媽媽問小明:你今年幾歲啦?
小明:我今年三歲啦。
媽媽:那你爸爸幾歲啦?
小明:爸爸也三歲啦。
媽媽很奇怪:爸爸為什么只有三歲呢?
小明:因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天才變成爸爸的呀!
媽媽:……
? ? ? ?一百來字,看得我感觸很深,我們在孩子出生那刻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媽媽,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愿望往往與現實進行激烈撞擊。請賜我一張“嘴”一雙“耳”,讓我學會這門與孩子正確溝通的語言,并讓孩子作為母語傳承下去,為我們的后輩營造一種溫暖的情感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