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打鬧
今天早上跟婆婆視頻,兒子拿著自己的喝水的杯子,喝一口水,小嘴咘咘的將水噴灑出來,同時發出咯咯的笑聲,婆婆覺得孩子調皮,會將衣服噴濕,于是將杯子拿開了,兒子哭了起來,其實這個時候,兒子是通過咘咘水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自信,看他咘完有點得意的樣子,我知道兒子是喜歡這個游戲的,游戲能幫助他建立自信,并建立與他人的聯結。
? ? 這是考完《游戲力》這本書之后的反思,書真的非常不錯,很多臨床的實踐案例,讓我更加體會到游戲治療的魅力。
? 今天看的主題為“學會打鬧”,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與他人建立聯結的方式,而打鬧是游戲中經常會出現的狀態,很多成人擔心打鬧會造成傷害,因此杜絕孩子之間、孩子與成人之間的打鬧,認為這是攻擊的行為,但其實只要我們建立相應的規則,設定相關的原則,打鬧行為是可取的。
? 在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中,男孩的父親家裝是一頭牛,每個孩子需要把他拖過草地上的一條線,父親發出像牛一樣的哞哞聲,然后針對每個小孩的不同,提供不同難度的阻力,因此讓每個孩子都覺得很有成就感。這是一個很好的關于打鬧的例子,通過小孩與父親之間的對抗,建立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自身的力量感。
綜上,運動游戲有很多有益的地方:
1、自我安撫
當孩子無法平靜時,父母更不愿意跟他打鬧,因為會害怕使孩子更加無法安靜,但事實上,打鬧和運動正是孩子此時所需要的,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機會玩打鬧游戲,那么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撒野,打鬧對抗的游戲,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學會如何放松下來。
2、專注力
通過游戲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自我調節”的游戲,基本做法是,讓孩子跳、跑】搖、舞,做跳躍運動,或者投入任何重復性的律動,然后我們再制定頻率,迅速的轉換:快一點兒、慢一點兒、超級快、右邊、左邊、有左腳跳。。。,在不斷的游戲中,逐漸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3、控制情緒沖動
把孩子容易沖動的情境,以游戲的方式重現出來,找出一件在生活中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的事情,然后將它稱作為游戲,從而讓孩子在不受到處罰和感到羞辱的前提下,練習對沖動的控制。
如一個5歲的男孩,上課時總是打斷老師,無法安靜的坐在教室里,但是當這個孩子跟其他孩子玩“上課游戲”時,表現的非常棒,一段時間后,這個孩子將游戲中的控制能力帶進了真正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