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先從她說起吧。她叫米樹。
是我未曾想過會失去的朋友,好多年過去了,十幾年就這么過去了。
我上的初中是當?shù)乜h里最好的,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直升這所高中,也就意味著未來能考上更好的大學。但我對于這些都是朦朦朧朧的,我的家人從小對我沒有太嚴厲的要求,他們希望我健康平安,成績能保持20名左右就好。因此我從來沒令他們失望過,我循規(guī)蹈矩、又普通又快樂。
但米樹和我不一樣,她是尖子生,她總是比我有更多的毅力把成績提高,認真檢查自己的所有試卷、仔細反省做錯的題目、挑燈夜戰(zhàn)時刻準備著。她的目標是復旦大學。聽名字就覺得挺牛的。她能把我看著就頭疼的數(shù)學和物理整明白,我心里怪崇拜她的,我認為她獨立又倔強,我就想成為這樣的人。
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又要開始了,對于我這個運動白癡來說,相當于放假。但那個夏末秋初,卻出乎意料的深刻無比。最后一節(jié)體育課,同學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回教室了,我和米樹還在僵持著,剛剛她提議道:初中的最后一次運動會,我們報名參加1500吧!
堅定、擲地有聲,可對我這個跑200米都有些吃力的人來說,不得不猶豫。
夕陽下沉默的時光悄悄溜走,我抬頭望見一雙堅定的眼,然后開始了漫長的奔跑。100米,200米,300米,無數(shù)個數(shù)不清的傍晚,被汗水填滿,被目標激勵,被她的手牽起···后來的時光里,每每想到這次的義無反顧,都難免感到青春時光的轟轟烈烈。
初中畢業(yè)后共同參加了文學社,我倆都愛看書,常常分享各自對書中的看法,津津有味且樂此不彼。上高中后米樹順利的進入了尖子班,我則分到了普通班,我們依然寫信告知自己的近況,甚至相約一起走路回家。我倆常去一條荒廢的河堤散步,那條堤岸一直延伸到實現(xiàn)遠方,望不到盡頭,許多個風雨交加的日夜我們就像兩個傻逼,興致勃勃的邊走邊說談論那些遙遠的夢想,縹緲的未來,任風吹亂我們柔軟的發(fā),任雨拍打我們年輕的臉龐······
順利的成為文學社的一員,不時地給文學社投稿,每每看到彼此的文章上榜總會會心一笑。我們把這種友情稱之為“君子之交”,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哪怕許久不見,依然如初見一般,不會生疏,默契滿分。
以前沒覺得一輩子那么長,沒想到篤定的事也會發(fā)生變化。
一個又一個難忘的夏天伴隨著蟬鳴融入了記憶,最后一個夏天永遠是最難忘的,高考如同戴著腳鐐的舞蹈,米樹在尖子班的壓力可想而知,每一次考試對他們來說都是對未來的試探,而我又去沒有希望靠分數(shù)考上大學,只得選擇藝考這條不歸路挽回慘局。都說高考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這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關節(jié)點,每個人都惶恐不安著。
父母們終于完成了一個大任務,心中的石頭落了地。雖然等待的結果總是格外煎熬,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如此多的悲歡離合要等著上演,而結果,似乎不那么重要了。我們如同被解放,寫遍了所有的同學錄祝福,死掉了討厭的數(shù)學試卷,喝光了每一次聚會的啤酒,應了那句“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米樹發(fā)揮失常,但令人期待又忐忑的大學生活已然拉開序幕。大一暑假來臨前我失戀了,風風火火買了張火車票就奔向米樹的城市,可能由于家庭等原因,她整個人忽然變得安靜下來了,說話做事都多了幾份沉穩(wěn)。那個暑假我們搬出了學校,在一個雜亂的小巷子里開始了我們的新生活。違章建筑,四層樓顯得有些搖搖欲墜,隔斷間,男男女女各色人物都有,很小的空間只有一張床,還有一張破沙發(fā)。我們懷著對新生活的熱切打掃著這個狹小的房間,一整天都高興的要命。
白天各自兼職上班,回家后把大水桶裝滿了水,邊泡腳邊吃桃,睡覺前我們就著小臺燈,米樹看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我寫我的旅行日記···這些是我們最歡樂的時光。后來,我們又相約去旅行,在擁擠的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里討論人生,也踏上尋找活死人墓的未知旅程,做幾件瘋狂叛逆的小事,考研時期每日的電話鼓勵,交換第一次正式戀愛的奇妙心情,失眠與期末考試交叉推著時間向前。毫無疑問,我的青春離不開米樹。
她就是我心中的樹,不依附不尋找,像獨立又倔強的白楊,而我只是一顆怯弱的樹苗。當我慢慢成長,終于有勇氣與她并肩同行時。然而,我們卻徹底瓦解了。我們的友情,徹底,瓦解了。
我們因為誤會在電話里大吵了一架,米樹認為我驕傲又叛逆,我則認為她卑微又懦弱。我們懷著對方的深深地誤解,彼此傷害著?,F(xiàn)在想來,不過是一件小事??墒?,就是沒有過這個坎。
我們太年輕了,也太脆弱了。不知道如何經(jīng)營和維護感情。我們彼此走過的所有足跡,都來不及與對方分享,因此漸漸地,我們走上了不一樣的路,成為了不一樣的人。好幾年之后,我才看米樹給我介紹的那本書《刺猬的優(yōu)雅》,我忽然間明白了她的孤獨,如果我能早點看完那本書,也許不會發(fā)生這樣任性的事??上]有如果。
我們沒有生離死別,但就是天各一方了。
抱歉讓大家等這么久,今天先更一篇,剩下的故事會更精彩,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