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如同陷在深海里一般,四周冰冷、漆黑,隨之而來的是無邊的絕望。
那種絕望是一眼可以看到頭的未來,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的無助。每天重復著同一件事,枯燥、乏味消磨著所有的耐心。
早晨起床的那一刻,便開始期盼夜晚的來臨,當夜幕降臨時,又希望永遠沉寂在自己的夢里。
英國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數那些說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的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適合他們干的事,簡直無處容身。”
因為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所以被動地去做自己內心深處并不是很喜歡的事,然后整個人談不上快樂,也談不上悲傷,就像木偶一樣,所以不幸。
(二)
這段時間很少寫文章,之前特別忙的那段日子,也幾乎每天寫一篇文章,究其原因,這段時間一直處于很糟糕的負面情緒里,深陷迷茫之中。把時間浪費在了與起來情緒做斗爭上,但結果卻不盡人意。我只能更加迷茫,更加不知所措。
當我向別人傾訴時,我所能表達出來的也只有我的負面情緒,再無他物。而別人說得再好,也只是一個參考意見,所有的一切還得靠自己。
如果真實地去面對自己的所有情緒,你就會發現越痛苦越自省,當然痛哭流涕之后,又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之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經歷迷茫,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重要的是自己的才華還配不上自己的野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甚至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目標,但卻功利性太強,太過急于求成,或者只說不做,未能實現。
日復一日,不能改變現狀,便只能更加迷茫,更加焦慮了。
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要圓夢并不是時時刻刻幻想著去達到,而是去做。把你的夢想變成明確的,有時間限制的階段性目標,并且把這些細小的目標排入你每天最重要的日程表中。”
如果真能完成所有的事情,那些精神深處的動力會幫助自己更加向前。
(三)
處在不同時期的人有不同的迷茫,但人生中主要的迷茫還是步入職場,對未來的迷茫。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千篇一律的生活最容易讓人陷入倦怠期。
可是有些人卻可以將一件事做到極致,比如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年逾九十歲的他有一段很著名的感悟:
我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向往能夠有所進步,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里。即使到我這年紀,工作了數十年,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愛自己的工作,并將一生投入其中。
小野二郎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壽司,他沒有對一成不變的生活產生倦怠,而是不斷精進,努力向前。也許年輕時的他也曾迷茫過,但他沒有放棄前行,而是精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為之而奮斗終生。
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有過這樣一段演講:
你必須相信,那些點點滴滴,會在你未來的生命里,以某種方式串聯起來。你必須相信一些東西―你的勇氣、宿命、生活、因緣,隨便什么……
所以迷茫也是我們生命里的一部分,走過迷茫,撥開層層迷霧,便可看到勝利的曙光。
我們都曾迷茫過,但我們依然前行,用真實的自我去戰勝迷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