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有這么一個人,他被評價為與李白,蘇軾齊名的三大仙才。
連自視甚高,一生狂傲的謝靈運也評價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
由此可見,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有多高。
曹植,字子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從兩晉南北朝時期起,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可以說,曹植是三國時代中文采最高的人物。
但他的一生又有多悲慘?
三國時期,曹操共有25個兒子,曹植是他與卞皇后的第三個兒子,也是曹丕的親弟弟。曹操的很多孩子都非常優(yōu)秀。比如后來戰(zhàn)死沙場的曹昂。有勇有謀的曹彰。博古通今但十二歲早逝的曹沖。曹植起初并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
好在曹植從小文學造詣很深,思路敏捷,他文章寫得極好。也極快。
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心想怎么可能是犬子之作,于是開玩笑說:“文章寫這么好,該不會是找人代寫的吧?”
曹植回答:“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意思是您如果不信,可以當面考察!”
這時,銅雀臺剛建好,曹操帶幾個兒子游玩觀賞之時,一時興起,想讓身邊的兒子、大臣、文人等各作一篇《登臺賦》。
就在大家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之時,曹植早已經(jīng)揮筆寫下了流傳后世的《銅雀臺賦》。曹操看后,驚嘆不已,在大臣面前炫耀。曹操本熱愛文學,這樣對曹植漸受喜愛和看重。一向重視人才的曹操產(chǎn)生了要打破“立長不立幼”的老規(guī)矩,他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要將其王位交給這個文武全才的兒子曹植。甚至后來常帶著曹植出征。
建安19年,曹操帶兵出征孫權,兒子們都來為父親送行,臨行前,曹植朗誦了他給父親寫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白馬篇》豪邁地表達了曹植宏大的政治志向。曹操聽后大悅,曹丕卻在一旁氣急敗壞。就在這時,曹丕的智囊吳質(zhì)覺得要想超過曹植簡直是比登天還難,于是悄悄過來告訴曹丕:“此時不宜展示才華,哭為合適。”
曹丕立馬虛情假意地流下眼淚,哽咽道:“父親親赴戰(zhàn)場,孩兒感到擔心,很是不舍。”曹操南征北戰(zhàn)多年,當下已是花甲之年,見此也是很感動。
曹植出色的表現(xiàn)也引起了曹丕心里的不滿。身為皇家的兒子,政治權利斗爭非常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決定了你只能贏不能輸。
然而,曹植可能更適合當一個文人,并不適合做一個政治家。曹植在與曹丕的爭斗中,顯然不敵曹丕。曹丕沉穩(wěn)有謀,殺伐果斷,步步為營,朝太子之位一步步的去努力。
曹植卻浪漫瀟灑。常常任性而為。不適合互相猜忌、深謀遠慮的帝王生活。而且曹植特別喜歡喝酒。因為好酒,耽誤了他的大好前程。影響了他在曹操心目當中的信任。
東漢末年,天災人禍。一場大瘟疫將曹植的多位好友帶走,妻子被處死,半歲女兒也夭折。一系列遭遇讓當時26歲的曹植感嘆生命的脆弱。整個人彌漫著悲傷氣氛。這個時候,他開始醉酒。建安22年,在曹操外出時,醉酒的曹植私自乘坐王室車馬,擅自打開只有帝王在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司馬門,在禁道上縱情狂奔。此時的他也許是最自由的,但這一次放縱卻斷送了自己的前途。
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寵愛。曹操的心態(tài)開始轉(zhuǎn)變,當年十月,他的大哥曹丕被立為世子。
雖然這次事件令曹操心態(tài)轉(zhuǎn)變,但對曹植仍有信心。建安24年,曹仁被關羽所困,曹操讓曹植帶兵解救曹仁。曹植想要在軍中立威,必須要有戰(zhàn)功。這是曹操給他的大好機會。曹丕卻在前一晚請他喝送行酒,曹植喝得酩酊大醉。當軍令發(fā)出后,曹植卻在睡塌上癱成一堆爛泥,根本無法領兵打仗。
但件事情跟之前的曹植簡直判若兩人。
這多半是曹丕給他設下的陷阱。面對城府極深的父親曹操和兄長曹丕,曹植很明顯在勾心斗角方面還不夠。
不管事實如何,這一次,曹操老羞成怒說,我原來以為,在諸子之中,你是最可當大事的人,看來我是看錯了。
曹操徹底死心,從此不再重用曹植。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了王位,并正式“廢漢建魏”。史稱魏文帝。
曹丕上位后,依然擔心曹植篡位。這個弟弟,“? 性簡易,不治威儀。 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
他有才華,有學識,而且依舊還有大批大臣的擁護。這讓曹丕嫉妒。他先后殺了曹植的身邊親信丁儀和丁廙。并把曹植遣送到封地,派出“監(jiān)國使者”監(jiān)視他的一舉一動,對他嚴加防范。
此時的曹植過起了牢獄般的生活。曹丕在位的七年里,曹植一共被改封四次,遷居三次。這讓他壓抑甚至絕望。
然而曹丕寢食難安,殺曹植之心不死。
黃初四年,魏文帝曹丕以“會節(jié)氣”為名,命曹植、曹彪、曹影等兄弟進京。那時的曹植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殺生之禍。在宴會上,曹丕對曹植說:“你一向驕傲,自恃能詩。現(xiàn)在給你機會,七步成詩。如果寫不出來,說明你大言欺世,要行大法。”
曹植說,請魏王出題。
曹丕說,我們兩人是兄弟,就以兄弟為題。但字面上不得出現(xiàn)兄弟二字。曹丕話音剛落,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曹植。
頃刻間,全場萬籟無聲。
曹植無奈,只能舉步應聲為詩曰:煮豆燃豆其,且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巧妙地運用了“豆和萁”的關系,來暗諷曹丕兄弟相殘,曹丕聽后,面露慚愧之色。
這就是著名的七步成詩的典故。
加上母親卞太后給曹丕的壓力,曹植才躲過一劫。雖然曹丕沒有殺死曹植,但是屢次貶爵和改換封地。
四年后,魏王曹丕不幸病逝,曹丕之子曹叡繼位,曹植以為事情終于有了轉(zhuǎn)機。希望侄子曹叡能夠重新重用他,便多次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然而,曹叡卻對叔叔的訴求置若罔聞,不做任何回應。養(yǎng)而不用,建功無門。在一次次的打擊和長期的壓抑之下,心中的滿腔熱血終于全部散盡。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曹植終日郁郁寡歡,憂憤成疾,最后抑郁而終,時年41歲。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縱觀曹植他的一生,成也“才華”,敗也“才華”。如果曹植不是生在這樣一個帝王之家,或許,他的一生會更快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