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羅胖講文明之光非常深刻,例子是青霉素的發現,一次偶然的機會讓被人發現,
發現的人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究放棄。然后他的論文被第二個人看到,繼續開啟研究,甚至發動全牛津大學所有的女生進行培育青霉菌,效果還是比較不理想,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學生買水果的時候在哈密瓜上發現了這種菌,導致青霉素的劑量有所提高,包括后來的美國也參與進來劑量不斷的提高,到1943年美國可以生產210億單位的青霉素這還只能救助1萬個傷員。遠遠不夠,這些只能用在重病傷員身上。接下來卷入21家制藥公司,拼命生產,讓成本降到大眾都可以使用的地步。當今全世界90%的青霉素都在中國生產。我們所有文明財富并不是某些科學家、藝術家個人的成就,他是全民參與的接力賽。每一項發明不僅有智慧,不僅要有機緣,整個社會要為你做好準備來托舉這項成果變為財富。中國是規模效應的踐行者,生產制造業在中國都可以輕易形成
規模效應,而其他國家沒有這個條件,還有一個沒有形成巨大的規模效應的是農業,中國由于地勢的問題,農業上形成高度機械化水準遠不如美國。但是靠人口形成大規模效應的有好多產品,比如鞋子,手機顯示屏,青霉素,華大基因做的基因庫等等都非常強大。什么東西幾乎到了中國人手里都會孵化成極具規模的生產線壓低成本創造巨額財富。
走進未來《百歲人生》這個也給我帶來巨大的震撼,雖然直接有聽過羅胖講過這個,今天重新聽一遍真是很有感觸!我們這代人極大概率都能活100多歲,如果真的能活那么久我們的家庭倫理還有人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以前人覺得工作到60歲就可以退休了,
現在呢?60歲退休后你還有40年的人生怎么過?60歲前賺的養老金夠用嗎?接下來40年在家帶孫子直至生命完結?沒有人繼續雇傭你,你還怎么創造財富?即使你已經積累的很多財富,就不怕被人搶了?有沒能力保護自己的財富?如何能克服這些問題
你只有不斷的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不斷的升級,適應這個變化巨大的社會,讓自己有持續的賺錢能力。或許60歲的時候重新去上個大學,70歲重新創業,持續工作努力也是保持年輕的一種方式。感想:雖然只是個人的感覺,通過這半年多的學習,哪怕買的很多書沒有看完,我都覺得我和現在周遭這個圈子的朋友已經不一樣了,我和他們估計是不同物種。他們還是在一起幾個人談談電商怎么賺錢,然后侃侃人生,我已經比他們多了個一投資維度了。和外面的世界建立更多的聯系,還有一點我感覺在小城市呆著發展空間很有限,我要往大城市遷徙,賺夠多的錢去完成遷徙。讓我的后代有更好的環境,以后能有更出色的表現。已經到了多段人生的世界,必須升級原有的認知。
想想自己60歲以后還有40多年能做些什么?創業,繼續學習,還是頤養天年(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