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發(fā)表于 2014-04-22
這幾天在看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書的簡介是這樣的: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 抑或天才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此書是國內(nèi)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談訪錄。內(nèi)容涉及生理學(xué)、心理學(xué)、佛學(xué)、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xué)以及瑪雅文明和預(yù)言等眾多領(lǐng)域。
用心去讀那些所謂精神病患者的話,那些內(nèi)容或是觸動我內(nèi)心深處的很多東西,或是讓我感動流淚,也有深深震撼我的龐大信息。但讓我感慨的是,那些人其實都很正常,他們?nèi)狈Φ闹皇莾A聽。記得在看艾寧的《問中醫(yī)幾度秋涼》里,也提到過她母親對精神病患者的坦然。原文是這樣的:
“當年我之所以認為母親糊涂,不僅僅因她的道德感不如一般人強烈,便是對精神病人,她也并不如一般人那樣將其當瘋子對待。母親與精神病人處之坦然,從不大驚小怪。母親給他們針灸,吃藥,和他們聊天,也多治好了,于是我小時不覺得精神病是什么特殊病。母親有時忙不過來,就讓我陪精神病人聊天,這使我很會和他們聊天,到現(xiàn)在也是,我能和一屋子的精神病人很好地聊天。如果以為我是在哄著他們是用技巧和他們談話就錯了,我和他們聊天與正常聊天是一樣的。你不用正常人的方式說話,他們能聽出來,他們一點也不傻。母親不象西醫(yī)那樣大驚小怪地對待精神病人的態(tài)度也影響到我,這使我的朋友中也有精神病患者。”
反觀我們對待親人,最不會的就是認真傾聽了吧。我們在傾聽的過程中會有太多的判斷、評論,甚至反駁。其實每一個訴說者都不需要這些,每一個訴說者要的,只是單純的不帶任何判斷任何批判的傾聽而已。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在求認同,求關(guān)注,求贊賞。求不到的時候,我們就喜歡用另一種方式去證明自己的強大。于是我們喜歡判斷別人,說道是非,來證明自己有多大能耐,有多博學(xué),有多厲害。以此來增加自信心。
如果我們的自信基礎(chǔ)是建立在能夠說倒一片人,能夠讓一片人眾心捧月般崇拜自己,那便是最大的不自信。自信的人,不需要任何人來認同自己。最大的自信,是自己認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