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刻意練習》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書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杰出學者。他專注于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獲得杰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那個聲名赫赫的一萬小時理論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顯然并不準確。事實上,作者研究發現:杰出并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為杰出人物的關鍵,在于刻意練習。

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練習,又并不等同于刻苦。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發現,人們之所以對所謂天才有‘他們生來就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訓練仍然可以變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以及人們對傳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傳者們基于種種動機,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諸多細節,以至于使我們認為,他們生來就比別人優秀,毫不費力就取得了成功。

同時,作者也發現,那些被視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閉癥的傳奇,雖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選民,但他們的成功也確實遵循著一種黃金法則,那就是刻意練習。

天才的唯一秘訣在于練習,那為什么我們也一樣地努力學習、練習,為什么我們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練習的方法。

一般人學習或練習一種技能,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練習法,即反復地做某件事情,但這是一種極其低效的練習。

史蒂夫采用的練習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練習的有目的的練習,它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征。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2、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3、練習包含反饋
4、需要走出舒適區

每個人練習都可能遇到瓶頸,但“天才”從不放棄。要知道所謂瓶頸,更多時候也只是心理層面的障礙,事實上你并沒有達到自己的極限,只是你的動機不足罷了。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適應力,遠超一般人的認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類的潛能可以被構筑,而非簡單地發掘。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已經有一套行之有效訓練方法的技能。它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應用

在工作中“刻意練習”

幾乎任何類型的組織和專業中的人都十分熟悉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已經受過訓練和在職人員的績效和表現。刻意練習正是這個問題的解藥。

邊干邊學

職場人缺少時間,最好把工作本身變成練習,在工作中邊干邊學。比如,可以把一人演示PPT,大家圍坐木然聽講的環節,改成讓演講者做展示時,其他人做筆記,記錄演講好和不好的環節,會后進行反饋。如果公司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員工就可以穩定提高各種技能。邊干邊學能使人熟悉練習的習慣,并思考如何練習。一旦人們理解了日常練習的重要性,并意識到由此帶來的進步,人們就會找機會將其他工作也轉變成練習活動。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醫生。研究發現,精進醫術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包含有某些互動因子,比如角色扮演、討論小組、案例分析,效率最低的是說教式的干預,也就是醫生被動地坐著聆聽的方法,其中反饋、互動的效用與原理,與此前解讀過的《翻轉式課堂》等書的闡釋是一致的。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動手去做。作者強調,你的才能是取決于你最終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要注意區分知識與技能的區別,一直以來關于學習,人們的關注焦點幾乎總是知識,但在職場,在刻意練習中,我們應該聚焦于績效和表現,畢竟最終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夠做好某件事。至于知識,只是讓你更清楚!

找到一位好導師

刻意練習首要找一位好導師。我們知道,刻意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心理表征,而在學習過程的早期,你的心理表征是初步的、不準確的,找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來觀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饋,示范正確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饋,并且設計一些專門用來克服特定缺陷的練習活動,可以幫你更加迅速地取得進步。

三F原則

刻意練習必須牢記三F原則,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專注至關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你可能不會進步。一個隊員正在擊球,教練走過來詢問,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自己在練習。教練說:“不,你不是在練習,你只是在擊球而已。”全神貫注于練習的目標,控制自己的身體的各種細微反應,練習才會有效果。如果只是為了開心,那么得到的也就只是開心,不會是進步。

即時反饋十分重要,它能夠讓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區分杰出和優秀的一個標準就是人們對于錯誤的敏感程度,每次練習,是否識別出了錯誤,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饋,清楚自己哪里欠缺、哪里勝任,對于繼續練習至關重要。

當發現錯誤之后,要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它,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比如,發現打字速度慢是因為某些字母按鍵錯誤,就要集中訓練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辦法稍微逼自己一下。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解決停滯瓶頸期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可謂最好的詮釋;當然還有一個版本是其后還有一句,“如果沒有那1%的靈感,99%的汗水也是徒勞的。”姑且不論這句是不是發明家本人所說,但那1%的靈感也是來自千錘百煉的打磨之上,在這個時代中,很少能看到一個行業的小白能做出創造性的發明創新了。

生于一個懷抱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想成為行業的杰出人物,但夢想同時也是現實的,杰出人物無不來自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并不復雜,總結其關鍵詞:目標明確,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優秀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

以上內容摘自“樊登讀書會”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日更第23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