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雷公又問道:有人哭泣而不出眼淚,或者雖出而量少,且涕不隨出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黃帝說:哭而無眼淚,是內心上并不悲傷。不出眼淚,是因為心神沒有被感動;神不感動,則志也不悲,心神與腎志相持而不能相互交感,眼淚怎么會流出來呢?
“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大凡志悲就會有悲慘的心意,凄慘之意沖動于腦,則腎志去目凄,腎志去目,則神不守精;精和神都離開了眼睛,眼淚和鼻涕才能出來。
“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你沒讀過或沒有記住過醫經上所說的話么?厥則眼睛一無所見。
“夫人厥則陽氣并于上,陰氣并于下。陽并于上,則火獨光也;陰并于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當一個人在厥的時候,陽氣并走于上部,陰氣并走于下部,陽并于上,則上部亢熱,陰并于下則足冷,足冷則發脹。
“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沖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于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因為一水不勝五火,所以眼目也就看不見了。所以迎風就會流淚不止,是因風邪中于目的時候,陽氣內守于精,也就是火氣燔目的關系,所以遇到風吹就會流淚了。
“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打一個比喻來說:火熱之氣熾甚而風生,風生才能下雨,與這個情況很相似。
(原文)
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并于上,陰氣并于下。陽并于上,則火獨光也;陰并于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是以沖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于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今天學習了迎風就會流淚的原因。《黃帝內經》素問到此也學習完了,看看后續再學什么呢?今天就學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