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哦,你也在這里嗎?
提到張愛玲,自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她的這一經典名句。
今天看了一些散文,其中有一篇是張愛玲的《愛》,這才知道原來這句話就出于此。
該散文講述了一個女子想等待自己的愛情,卻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的悲慘命運。
“這是真的”。開頭一句,就給了讀者足夠的震撼。抱著一定的期待好奇要表達的是什么。
之所以是真的,據說是因為這個故事是張愛玲從聽胡蘭成那里聽來的。被拐賣的女人,就是胡蘭成的義母。
讀完全文,回味過來,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劇感。
春天的晚上,桃樹的底下,著月白衫子的十五六歲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夢懷春的豆蔻年華,對愛可以說有無數的美好憧憬。正當此際,那個對門的他,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對她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然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仿佛要發生點什么,卻什么也沒發生。結果的確什么也沒有發生“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她被拐賣,之后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待到韶華逝去,她還會回想起年輕時候的愛情,雖然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那段看似平淡的相遇,讓她在之后的人生里不斷地想起。也許那年輕人的一聲問候并沒有什么深意,而她卻賦予了它無比巨大的想象和希望,成為無情歲月里、悲涼人生中可以時時懷想的一段閃亮時光。
這篇散文只有短短三百來字,寫了一個小故事,盡管只有一個梗概,但也有了它的凄美之感。寫盡了一個女人一波三折的坎坷命運和歷經苦難而癡癡不忘某種朦朧的愛的宿命。
張愛玲僅有簡潔的幾筆,看似淡淡的,卻有令人觸目驚心、悲從中來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