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經典語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01
強說愁的豆蔻少女也好,寂寞孤獨的閨中少婦也罷,初讀這樣的句子,都免不了幾分傷感和凄婉。但又不僅僅是傷感凄婉,字里行間還隱隱蘊含著重逢的喜悅與激動,當然這樣的情緒顯然是壓抑著的。
很多人讀過這段話,受了感動記在心里,或者記在本子上,但這段話出自張愛玲哪部著作,卻不清楚。主人公在何時何地,說出這樣的話,自然也不知道。
這段話出自張愛玲散文《愛》,是它的結尾部分。《愛》的篇幅很短,三四百字左右。原刊1944年4月《雜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愛》講述的故事很簡單,村莊里一位美麗的少女,受到親眷的欺騙被拐賣至他鄉,幾次三番的轉手,為奴為婢,甚至為妾,幾經風險。
直至垂垂老矣,心中殘留的關于愛的念想,是她十五六歲的一個春天的夜晚,在家門口的桃樹下,與對門住的年輕人的一次邂逅。那年輕人說的也不過只有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
然后就沒了。
后來她被拐賣,與他再無下文。
凄美而無奈。
02
十五六歲正是青春美好年華,春夜里著一身月白衣衫,手扶桃樹,與對門的男子短暫的交流,成了她后來所有的人生經歷中,唯一溫情的時刻。
美麗的少女,經受著無法想象的,身體與心靈上的痛苦與折磨,那春夜里的邂逅,該是她僅有的關于愛情的想象了吧?
人生總是如此,你以為只是一瞬,其實已經是永恒。你以為美麗動人的姑娘,美好似水的年華,卻要經歷可怕而殘忍的苦難。
多希望神靈賜予我們一切美好,多希望我們能保留這美好到老。但往往事與愿違。生活中少有永遠被善待的人,每個人都要經歷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悲苦境遇,仿佛我們生來注定要承受愛別離、求不得的苦楚。
更遑論他人的惡意的坑害,又要造成多少難以承受的苦難。
03
經歷了可怕而殘忍的苦難,美好似水的年華也逝去,當年的少女垂垂老矣。然而她的美麗不曾隨容顏老去,也不曾隨苦難淡去。
她依然美麗,甚至更加美麗。尤其是她心里還一直記著那個年輕人,在受到不計其數的男人的坑害后,還愿意去回憶一個少年時期,春夜里邂逅的男人。
幾經磨難,她仍有信仰,對生活,對人生仍有期待。信仰與期待,讓她比少女時期美得還要讓人動容。
美與苦難如影隨形。就像頭頂照下的光,逃不掉,躲不開。
人們被苦難的光侵擾,但美也在光下愈加熠熠生輝。
04
以下為原文:《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么,他也沒有再說什么,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后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口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