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之南為江南,雖然以水為界,實際上,是古代行政區劃上的江南道。查閱資料得知:江南道唐朝就有,轄境在長江之南,故名江南。東臨海,西抵蜀,南極嶺,北帶江,含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如此看來,江南包含如今的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上海,還有廣東連州。而今也有狹指江浙滬,皖南和贛東。無論如何,我老家無為南臨長江,雖然隸屬江南的蕪湖,卻不在江南,但北依浮濃嶺,南襟大江,水網密布,崗阜起伏,其秀美卻不遜江南。
因離水近,自小就會水,遠在很多朋友之上,兒時與村鄰伙伴對搏,因身單力薄多落下風,到夏天水里可以逞強,水里氣長,以拉下嗆水,可以一招制勝。成年后遇江海河湖都樂為人先。我對會水的理解,不僅會游泳,而是在水中有較強的自救能力,能沖破小幅的激流,能在靜水中舉衣服渡幾百米,而不濕衣服,其實是遇河流能自渡,還是那句老話,渡人先渡已,但游泳只會狗爬式。
少時,坐在澡盆里可以去塘里采菱,當然這是無風浪的水里,劃腰子盆,撐劃子在河道里也不懼風浪,水鄉長大的人,這都算不得什么。圩上表弟村里人叫我山伯佬,山伯佬大意是山里人,隱指旱鴨子,但我這個山伯佬會劃腰子盆,會撐劃子,還算不慫。我會這些水鄉交通工具,是跟圩上的老表學的。
在湘讀書期間,夏天常去湘江戲水,有位同學想學游泳,我約好另兩位同學,直接到湘江去教,簡單得很,一只網兜裝只籃球,當救生浮,很自然地撲騰,沒幾天就學會了游泳和踩水。那四年里,在湘江曾遇激流和抽筋,抽筋可以三肢微用力,靜待恢復,而激流可以順流逃離,若遇暗流怕也不知如何應對,以今天的狀況來講,無論如何,以身涉險還是不宜的。
對水有恐懼的人,愛水總有幾分畏懼,會水就少了那分畏懼,才敢親近地愛水。
湖波蕩漾,江水滔滔,水蕩藻美,菱浮荷立,蘆溪輕風,無不彰顯水的風姿。
水美山美在某一時刻,會讓人想起很多,如過往的的人,過往的事,或者身邊的人,身邊的事。
有那么一次,我忍不住寫下了《愛江南》:
江南的雨,
點畫著小橋流水,
籠著柳煙的人家,
臨水的尋常巷陌,
遇見搖小船的女子。
千年的流水,
百年的粉墻黛瓦,
來江南,遇春色的江南,
遇江南,
卻未遇江南的你。
都說江南好,
愿作一滴墨,
暈入水墨江南,
夢在溫柔的江南不醒,
眠在江南等你。
那女子說:你駕著小船,
去了桃花塢,
落紅紛紛時,
你怕已醉臥桃花深處,
紅花飄落香溪畔。
亂紅無數舊階前,
我獨自等你,
等你滿載花香,
弱柳臨風,
燕歸夕陽西下時。
這是讀了畫家吳冠中先生的一組畫,寫了這段文字,說愛江南。
江南的小橋,江南的流水,江南的人家,還有江南的煙雨,江南的人。
我沒有生在江南,故鄉的水勝似江南,而這半生又多混跡江南,我不得不愛江南。
江南不僅僅是地域,她包含了很多記憶,有人有事有山水。
如此,江南在很多人心靈深處,就藏了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