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覺得,《人世間》是一部挺有意思的電視劇。
明面上,是以周秉昆的視角,周家的脈絡,講述那一代人50年的故事,暗地里,周家的三兄妹卻分別代表了三個階層,三類人。
周秉昆是小老百姓,周蓉是知識分子,周秉義,則是官紳階層。
他們仨,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是周秉昆。
只是,當小老百姓跟官紳階層攪和在一起,其中的戲劇沖突、故事邏輯以及人物塑造的合理性就十分重要了。
周秉昆,顯然是跟曲秀貞、馬守常這倆人玩在一起的。
他們數十年交往的開端,是在餐桌上。
曲秀貞邀請周秉昆、曹德寶、呂川到家里吃飯,就這一頓飯,卻暗藏著曲秀貞的三個用意,也是從這一頓飯中,我們看到了曲秀貞這人的處事通透之處。
01、為報恩
周秉昆一生坎坷,歷經磨難,但從不缺貴人。
曲秀貞,便是對他影響最深的貴人。
在那漫長的時光里,周秉昆有無數次,都是在曲秀貞的開導下走過來的。
周秉昆年紀小,憨厚老實,被強制去看涂志強行刑后,始終神思不屬,工作屢屢出錯,跟同事之間齟齬越來越多,一怒之下辭了職。
又在大眾浴池前等喬春燕的時候,遇到了受傷的開國少將馬守常。
在冰天雪地里,周秉昆愣是把自己的外套脫了裹住馬守常的腳,給他保暖,然后費勁巴拉地將他送到了醫院救治。
馬守常是感激他的。
若非周秉昆的細致,只怕他的傷情會被耽誤不少。
可一是民,一是官,這恩情,如何還才能既不落人口實,又能讓周秉昆心安理得地接受?
是許以財帛?
還是許以職位?
又或者,有第三種方案?
巧的是,周秉昆在蔡曉光的安排下,進入了松花醬油廠工作的同時,曲秀貞也被暫時調到了醬油廠。
按照蔡曉光原定的安排,周秉昆進入味精車間,也就勢必得擠走一個人才能替換進去,對誰都不公平。
于是,曲秀貞提出改善出渣車間的工作環境,同時,堅持將周秉昆分配到最臟最苦最累的出渣車間。
她這么做,是為工廠考慮,是考驗周秉昆的秉性,同時,也是為她的下一步計劃鋪墊。
很顯然,周秉昆是符合曲秀貞的預期的,是值得她放下姿態去結交去感謝的,所以,這才有了她下一步計劃的開展:周秉昆幾個人吃飯。
結交周秉昆幾個人,是她計劃里的第二個環節。
不知追劇的網友們有沒有注意到馬守常在面對曹德寶的質疑“不是說秉昆把你們家老頭救了嗎”后,回了一句話。
“今天請你們來,是為了感謝小周,這是事實,可是話又說回來了,我感謝小周,我請小周一個人不就完了嗎?干什么非要把你們倆請來啊……”
是啊,感謝周秉昆,請他一個人不就完了嗎?
為什么還要拉上出渣車間的其他同事呢?
顯然,他們夫妻有自己的小心思,而這個小心思,跟常進步有關。
02、為“托孤”
常進步是特殊的。
身份上、身體上,都是特殊的。
他的叔叔曾經是馬守常的警衛員,復員后,又干的是一個得罪人的活兒,在那十年運動中,被率先打倒了。
于是,作為一個親屬背景特殊的聾啞人,常進步的工作分配成了最大的問題。
“到他侄子常進步分配工作這會兒,哪兒哪兒都不要,有的單位嫌他耳聾,有的單位因為他叔叔是走Z派……打消了廠里頭頭腦腦的顧慮,收下了他。”
所以,在周秉昆之前,常進步的工作分配是已經確定了的,就在醬油廠的出渣車間。
最苦最累的工作,這已經是她盡力而為的結果。
可不論常進步在哪兒,他的處境都不會好過。
社會關系不對,自身又聾啞,走哪兒,他都只會是被排擠的存在。
曹德寶話里話外對常進步的嫌棄也佐證了這一點。
所謂救人救到底,按照曲秀貞的處事風格,幫助常進步入廠,只是第一步,讓他在廠里安穩下來,才是她的最終目的。
可一個聾啞孩子,要在一個新的群體中安穩下來,談何容易?
勢必得有人帶著,有人護著。
巧了,剛救下馬守常的周秉昆也進廠了。
曲秀貞堅持將周秉昆放到出渣車間的原因,真的是她說的這么冠冕堂皇?
有了常進步,難免讓人多想一些,她這么做,是不是也有意想讓周秉昆幫忙看著常進步的意思?
可光周秉昆一個人是不夠的,所以這才有了請客人選從感謝周秉昆,變成感謝周秉昆、曹德寶和呂川三個人。
這招先禮后兵,在飯局結束后,其實他們也說出來了:“你們給我聽好了,我把常進步交給你們了,你們幫我好好地關照他。。”
曲秀貞夫妻看人眼光不錯,也愿意信任周秉昆幾個人,將常進步交給他們,這是明明白白的“托孤”。
有了前面的那頓飯,再有曲秀貞對常進步身世處境的一番賣慘,周秉昆這幾個人哪里還會嫌棄、排擠常進步?
不過,曲秀貞對常進步的關照可不只是幫他進廠,幫他融入到車間群體中,她還有后手,當然,這后手也不只是為了他一個人。
還為了全體出渣車間的工人。
那就是在她的提議下,確立了一項新的廠規制度。
03、為安撫
“凡新進廠的男性年輕工人,一律先到出渣班鍛煉三個月,之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分配到哪個車間。這是由我提出來的,已經確定為廠里的一項制度了,誰都不能例外,常進步也不能,遵守制度,是原則問題。”
這是在飯局后,曲秀貞送他們出門時率先說出來的一項新廠規。
這短短的兩句話,隱藏的信息量卻不小。
其一便是,這項新規定只是剛確定了,還沒有公布。
一項新廠規而已,曲秀貞作為領導人,為何提前單獨跟他們仨提起,而不是按下不提,等待廠里公布?
自然是因為,這項規定的首先獲利者會是他們幾個。
準確地來說,是周秉昆和常進步。
其二,曲秀貞特地在這種時候提及新規,最后的話頭,又挑起“常進步也不能”的話題,很顯然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他們幾個人顯然是聽懂了曲秀貞話里的意思,即便不知道常進步的情況,但顯然都明白了常進步入廠是有貓膩的。
所以,周秉昆才會說:“區別對待也是原則問題,咱不能教條主義吧。”
而曹德寶也才會借著酒勁兒憤然表示:“我覺得好干部的第一標準就是得有人性,把常進步那樣的小雞崽分到出渣車間,缺德。”
不可否認,曲秀貞提出的新規和改善出渣車間的工作環境等事,的確造福出渣車間的員工,讓他們有往好的車間走的機會,也確保了出渣車間的工人身體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有了常進步,很難不讓人懷疑她做這件事的初衷,也許也是想讓常進步有走出這個車間的機會。
又或者,正是因為常進步,啟發了曲秀貞去改善車間環境,修改廠規這些事。
不論初衷是否純粹,曲秀貞做這事,于醬油廠都是有利的。
而她提前跟周秉昆幾個人挑明新規,顯然有安撫和示好的意思,不然,她沒有私底下公布并解釋的必要。
如果說,她做了這么多,是為了常進步,也為了廠子,那便合乎情理許多了。
結語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壞。
“我對你們三個好,不是因為你們有多可愛,而是因為你們干的活兒全廠最累,而你們又干的確實不錯。”
有時候,話說的漂亮,不代表就是全部事實。
曲秀貞請周秉昆一個人可以是為了感謝他對馬守常的救助,但請了一群人,還巴巴地解釋自己提出來的新規定,要說她沒點私心,就不太合理了。
很顯然,常進步就是她的私心。
不過,能夠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公私兩件事雜糅在一起圓滿解決還不落人話柄,曲秀貞才是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