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今年30歲,已婚,有一個4歲的女兒。我和老公是大學同學,畢業后走到一起,并攜手組建了家庭。
其實,現在我們過得挺好的,每天早上我和老公一起出門,送女兒去上學,下班后一起接女兒回家,吃完飯一起散步。日子過得簡單而溫馨。
但是兩家的老人總是催我們:“趁年輕再要一個:一個孩子太孤單了,女兒以后嫁出去了也是別人的人。” 時間久了,親戚朋友也開始勸我們:趁年輕,抓緊要一個,現在二胎政策全面開放,經濟條件也允許了,頭胎是個女兒,再生一個兒子,湊一個“好”字,人生就圓滿了。
我和老公心照不宣,不予理會。因為我們想把所有的完整的愛都給孩子,而不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我和老公的原生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他家里兄弟三個,一個姐姐,老公排行老二,我家里兄妹3個,我是老大。
02
在我的記憶里,父母給的愛不多、不夠,不是因為家庭條件,而是因為力不從心。
從我記歲開始,我媽幾乎就沒再抱過我,她懷里抱著的不是弟弟就是妹妹,爸爸忙于維持生計,每天下班都很累,更沒空分心思在我身上。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鄰居說的那句話: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后就不疼你了。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自從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原本完整的愛,分成了三份或者四份,可能給我的只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另一份偏愛自然是給了家里最小的妹妹。
03
有的父母偏心到了極致,甚至詛咒辱罵自己不受寵的孩子。父母似乎也沒做任何不妥之事傷過我的心,但是在我二十余年的記憶里,感受到更多的是孤單、恐懼和傷感。
我羨慕那些獨生子女,他們不用努力,不用爭取,就能得到父母全部的愛,不用爭不用搶,而我要非常努力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一點點夸贊,生怕失去那四分之一的關注。
我努力地成為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察言觀色,試圖討好他們,好得到一點點認可。
我極度缺乏安全感,害怕過于親密的關系,害怕失去。我和我老公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才確定戀愛關系,他曾經問我就不怕他會堅持不下去嗎,其實我寧愿得不到,也不愿冒這種會傷心的危險,要知道,愛情是女人的致命毒藥。
后來有一次下雨天他站在雨里,問我為什么不接受他,我說我害怕,說了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我的童年,他承諾會給我一個真正的家,那天我們抱在一起在雨里哭了好久。
后來我才知道,老公和我有一樣的經歷,只是他比我樂觀、堅強,比我勇敢的多。
上學的時候我努力地學習證明自己,工作的時候我拼命地工作,做什么都想要拿第一。慢慢地形成極強的好勝心。直到遇到我老公,我才真正有了安全感,感受到被一個人完整地愛著的感覺。
04
婚前我們就商量好,不管是兒是女,我們只要一個孩子,給她全部的愛,好好撫養她,陪伴他,直到她長大不再需要我們。
如果再有一個孩子,我的精力就會分散,試問又有幾個父母能做到一視同仁呢?因為我沒辦法,所以我不要二胎。
曾經我們也是一個渴望愛和溫暖的小孩,為人父母后,就努力好好愛我們的孩子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