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可是為什么有些人能持之以恒,而有些人則淺嘗則止呢?本文大涵將為大家揭開“堅持”背后的秘密,讓你輕松改變壞習慣,輕松養成好習慣。
習慣是怎么形成的?
研究發現,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去運作。習慣一般都由三個部分組成:暗示、慣常行為、獎賞。這個過程就好像,按下一臺機器的開關,然后機器按照預先設好的程序執行一系列動作,直到達到預期目的。
應該大多數人跟大涵一樣,剛開始開車的時候,對倒車入庫這件事情很頭大。每次停車的時候都要伸直脖子,眼睛左顧右盼,腦子想個不停,生怕會撞到旁邊的物體或是停偏車位。車開久了之后,倒車入庫這種事情,就變得小菜一碟。停車的時候,只需先把開到車位側前方,然后將車屁股往里面套即可。這就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大腦只需按下“側位停車”、“左后位停車”、“右后位停車”的按鈕,四肢會自動把車停好,過程中大腦基本可以不用做什么思考。
如何輕松改變壞習慣?
要改變壞習慣,當然要從習慣的“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三個組成部分入手。大量實踐表明,改變“暗示”和“慣常行為”對改變壞習慣非常有幫助。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但同時也讓很多人養成了隔幾分鐘就要拿起手機看訊息的壞習慣。下面我們對這種習慣分析一下。
當手機收到新信息時震動(暗示),大腦就會有看信息的預期(獎賞),隨后就拿起手機查看(慣常行為)??赡軇傞_始迫不及待打開手機,是因為擔心錯過重要信息。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即使知道不是什么重要信息,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拿起手機,甚至沒有信息提示,都會習慣性的隔幾分鐘打開手機看看。
要改變這個壞習慣,可以嘗試下面兩個方法:
1、關閉手機的信息提示(勿擾模式);
2、將手機放在視野范圍外的地方;
習慣三個環節中的“暗示”沒有了,習慣就不易發生。這兩種方法對我來說很管用,你可以試試看。
很多壞習慣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改變,比如嗜酒。通常情況下的嗜酒者是因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用酒來麻痹自己以求寬慰。嗜酒習慣中,不開心的事是“暗示”,喝酒是“慣常行為”,寬慰是“獎賞”。如果嘗試把嗜酒中的慣常行為改成和朋友交談,獎賞同樣是得到寬慰,這樣就會很輕松地改變嗜酒的習慣。
嘗試下用這套方法,改變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吧!
如何輕松養成好習慣?
先來說一說大涵自己的親身感受。
大學期間養成了玩網游的習慣,到參加工作前2年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我,每天下班吃過晚飯,就會打開電腦,玩游戲到深夜。這個習慣的組成大概是:無聊--玩游戲--游戲勝利后的喜悅。
直到有一天,這個習慣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2012年初,從深圳南油服裝市場走出來的小蟲米子、伊蓮娜等優秀淘寶店鋪大放異彩,導致越來越多的服裝店老板重視起淘寶這條發財之路。由于年紀偏大,接觸互聯網少,開好一個網店,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讓我看到了商機,于是跟一個熟悉服裝市場的朋友合伙,做起了網店裝修的生意,她負責拉業務,我負責裝修。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凌晨2點,但并沒有覺得特別累,有的只是興奮。完成一個網店可以得到2k報酬,平均每月可以完成四個,這對當時每月只有4k工資的我來說,確實激動不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戒掉了玩網游習慣。新習慣的組成大概是:無聊--裝修網店--報酬。
從那以后,我的電腦和手機上從來都沒安裝過游戲軟件。看書學習、陪伴家人、創造價值成了我的新習慣。將慣常行為“玩游戲”改成“裝修網店”之后,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新的習慣在無意間就養成了。
總結
關于習慣,國外的很多知名大學從心理學、神經學等方面做了很多實驗和研究,直到最近幾年才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本文內容是對研究成果的通俗表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習慣研究的成果,推薦你看看《習慣的力量》,我有電子書可以贈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