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養花,是從我十多歲的時候搬了家開始的。新家除了有一個朝南的封閉式的陽臺,還有一個朝北的露天的陽臺。
大概是覺得不種點什么可惜了,也可能一直就喜歡,終于遂了愿。
我常常覺得,母親有著一顆少女心。除了許多母親都擅長的編織,她還會刺繡,愛看言情小說,也曾不小心翻到二十多年前她結婚不久寫的日記,遣辭用句還透露著一股子小女孩的感覺。
但是她養起花來真的太隨便了,以至于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確定她到底愛不愛花。
比如,她經常不知道從哪弄來一盆花,或者一株苗,就隨便找個容器,弄點黃泥巴土種著。澆水也隨意的很,想起來就澆,但是也不澆透。花花草草害了蟲害或者出現一些病害也是不管的,甚至問她帶回來的這是什么花,她也不知道。因此她搬來一盆桂花的時候,我跟她說,按她這種養法,不可能開花。
然而,不知道該說是她運氣好,養的都是些好養的,還是我低估了植物的生命力,陽臺的花開了一盆又一盆,我這才發現陽臺的花不止有她從菜市場買來的那種可以吃的百合種的百合花,還有鳶尾、朱頂紅,桂花也在養了幾年——可能是適應了我媽的澆水頻率——之后會在秋天快過完的時候開花了。雖然因為我媽也不施肥,也不換土,花都開得稀稀拉拉的,但是香味卻總能彌漫整個陽臺。
我有時希望母親能像她種的這些花一樣。有太陽的時候就迎著陽光,有雨水的時候就喝個飽,什么也沒有的時候也默默長著,不稀罕別人多看一眼,想開花就開了,也不是為了誰。
在我的印象里,母親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郁郁寡歡的,我和父親都能把她惹哭。她有些自卑,常覺得我父親飯菜做的好,自己做的難吃,我只要是飯菜吃得不多,她就覺得是自己的錯。她常常說的話就是“都是為了你”,我只能勸她,不用都為了我,自己開心就好。然而也沒有什么用。
她真正開始醒悟過來可能是在她的一位密友自殺后。那位阿姨我也認識,小時候也是常去她家玩的。聽母親說,阿姨貸款買了新房子,經濟壓力很大很大,患上抑郁癥之后,丈夫和孩子也曾帶她去醫院,但是不肯吃藥,又無法很好控制自己情緒,家人也開始不管她。終于,在把貸款還清后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很難想象我的好友如果過世我會怎樣,唯一肯定的是我會很難走出來。母親本就是個多愁善感的人,情緒低落了很久。那段時間,有時很晚會聽到哭泣聲。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之后母親就開始參加各種旅游團,全國到處玩,還辦護照去了泰國。雖然回來之后總要補上之前的班。但是看到照片上她開心的笑臉我也是松了口氣。
她也開始熱衷拍陽臺的花花草草發朋友圈,配上自己的笑臉。看起來整個人都煥發了新的活力。
也許是受她影響,我也開始買來一些園藝土和種子、花盆、花藥開始種花。第一年冬天,我種了一株天竺葵,看著她從種子長大,慢慢長得十幾厘米高,長出花苞,然后開花,接著迅速地枯萎凋零。心情復雜得無以言表。當時買種子播種的時候,沒有想過天竺葵是一年生。然后又再次感嘆我那母親好運氣,明明也是個能傷春悲秋的,種的花要么是鳶尾、百合、朱頂紅這種能年年復花的球根植物,就是桂花這種木本的。
現在想想,母親其實比我堅強多了。
她雖然愛哭,可是哭完之后,還是去上班,和我爸經營著一個小文具店。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啊。后來漸漸做不下去,就改成了彩票店,前半部分租出去。前陣子,對方不做了,母親就接過來,自己干。對她來說早起是件很困難的事的,但是既然決定了自己干,就只好“霸點蠻”(勉強)了。覺得自己飯菜做得不好,沮喪過后就去向周圍飯菜做得好的人討教,我買來烤箱后,她也會試試看烤這烤那。
她是感性的,這讓她對于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理解包容別人的不易;而她的韌性,又讓她能在經歷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不快后,能一次又一次地振作起來。
也許,她早就活成了那些花的姿態。
————————————————————————————————
無戒寫作訓練營三期第三天 學號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