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群里看到一場罵戰,一個書法家因自己作品被批評寫得爛,開啟反擊模式,持續了半個小時的你來我往之后,書法家扔下三個問題退群:
你們懂書法嗎?
有什么資格批評別人?
做人要大氣,懂得表揚別人,懂?
這不就是不會下蛋不能評價雞蛋不好吃,不會制冷不能判斷冰箱不好用一個道理?
出大招壞掀桌子,不和你們一起玩了。
這種撕逼到最后不歡而散的狀況太常見了,無論是微信群還是微博或者論壇帖子,但凡有一些帶批評意味的言語總會引起罵戰。
我之前還在一些大號上看到有些粉絲質疑其文章觀點的留言,而被號主嘲諷為不配看文章的低文化人士,走好不送。
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在接收到批評信息時嗎,第一時間是想為自己辯解,其次再考慮是否真的是自己出錯呢?
后來在看一本書時學到一個詞叫“習慣性防衛”,解釋了我這個疑惑。
習慣性防衛有兩種表現:一是有些人不敢或不愿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怕受到攻擊;二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一味維護自己的觀點,只想讓對方讓步。
每個人都具備習慣性防衛本能,這是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學現象。
當我們的觀點或作品在公共場合受到批評,自尊受到挑戰時,我們第一個反應不是去思考對方的質疑是否合理,而是想有人在欺負我,一定要反擊回去,最好反擊到對方丟盔棄甲。
所以,我們經常能見到職場里因為上級的一句批評,下屬立刻質疑領導站著說話不腰疼,并大吐苦水攤上個什么都不懂的上級。
或者就像自己喜歡將上班遲到的原因歸于交通堵塞,而不是因為貪圖多賴床5分鐘。
但在如今信息幾乎為零距離的移動互聯時代,如果不對這種習慣性防衛本能加以控制,我們很難適應得了這個時代。
就像我們對外展示自己的渠道有微信群、直播、各種寫作平臺、論壇、各種自媒體等等,我們發表意見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受眾的反饋越來越迅速,這其中夾雜一些批評話語很正常,甚至乎批評多余表揚也不罕見。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逼迫著我們被動接受一些容易令自身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更加方便的獲取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
我覺得,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只在意有沒有足夠多的發聲渠道,而不會去在意對一個素未相識的人是否要考慮用詞,是否語氣太重。
這是現狀也是趨勢,不僅要適應,同時也要求我們需具備更能承受打壓的心理素質。
既然無法回避,或許我們面對批評時,可以這么想:
1、批評比虛偽的贊揚要靠譜
每個人都愛聽奉承話,但最怕的也是奉承話。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他笑容可掬,讓你感到很親切,對你從來不吝惜贊美之詞,哪怕有時候你自己真錯了,他還會開導你,將犯錯的原因歸于種種外界因素。
這種被定義為帶著面具的操縱者,通過對你不斷的贊揚,讓你越來越信任他,覺得他才是這輩子難得的知己。
當你越來越離不開他,覺得任何事情沒有他的意見就好像無法順利完成時,慢慢的,他變成了你人生操縱者,而你,也徹底忘記了一種叫反思自己的技能。
我身邊曾經有這樣一個同事,每次聊天他總是對我說一些“我覺得你已經盡力了”、“這事不怪你”、“你的水平比領導高多了”之類的話,一開始聽還蠻有意思,覺得說得有道理,可多聽幾次之后就開始產生異樣感覺,難道那些錯誤我自己一點責任都沒嗎?
越想越不對勁之后,我主動疏遠了他,因為我怕聽習慣好話時,很難再聽得進去那些逆耳的忠言。
現在愿意真心對你提出批評的朋友不多,假如有的話,還要珍惜。
我記得我媽經常和我念叨的一句話,產生任何糾紛時,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錯。
這句話雖然太過理想化,但依然不乏可取之處。
2、不斷試錯,快速迭代
“不斷試錯、快速迭代”是產品經理打造產品的思維,但哪怕你并不從事產品開發工作,依然有必要學習這種思維,并將它轉化為發現自身問題的思維工具。
只不過產品經理在打造產品時,是通過小范圍測試到版本1.0、2.0,不斷收集用戶各項反饋信息,不斷改進優化產品。
而我們則將每一次收到的批評建議對照己身,加以改進,讓自己不斷變得更好。
我們所渴望的進步,離不開自身努力和外界的評價意見,僅僅是閉門造車的話,不僅時間成本過高還容易迷失方向。
網上有個視頻,是一檔創業節目,當時慧聰網還是國內電子商務扛把子,有一個觀眾發言做了一個商業預測說5年內阿里巴巴必然超越慧聰網,現場慧聰網CEO還沒等觀眾說完話就有些掛不住臉,直接反擊:“我已經這么成功了,你還說我不行?這得讓歷史來說話,我這么成功了,還不信任我,憑什么讓他們信任你,一個比我還不成功的人?”
(大家假如對這段視頻感興趣,可以網上搜索《十年前眾老板輪番批駁窮小子,全場當他笑話,如今卻被狠狠打臉》)
至于最終歷史怎么說話,大家顯而易見。
不是沒有市場調查顯示塞班系統已經跟不上時代了,但諾基亞依然視而不見。
不是沒有專家學者分析數碼化相片的趨勢,但柯達膠卷依然置若罔聞。
結局又如何?
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無端指責,也不是所有批評都是有意針對,相信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應該有能力去分辨哪些批評是善意且溫暖的。
假如我們只有一顆玻璃心,相信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