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定時讀書法》

定時讀書法是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保羅?N?艾德伍德斯教授(Paul?N?Edwards)發明的讀書方法,就是給一本書的閱讀定一個期限。


他說:”任何不定時就直接讀書的方式,都是耍流氓”

Setting time limits and keeping to them (while accomplishing your go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fe skills you can learn. So never start to read without planning when to stop. (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并給這個目標設定期限并完成它,是一個人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生活技能技能之一。所以,永遠不要開始一個沒有期限的閱讀。)

一本250頁的書,艾德伍德斯教授給自己定的用時是4小時。

定時讀書的好處是什么呢?如果你試試就能發現其中的好處,真的是太好了,你會發現你讀書的收獲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定時就能實現大的收獲跟好的效果么?

如果你有個機械計時器,放在旁邊,然后給自己定個時間,一邊聽著機械定時起滴答滴答的聲音一邊做事,你會有什么感覺?

或者考試的時候,你把表放到桌子上,看著一分一秒在流逝表考試,你又會有什么感受呢?

這兩種體驗,跟定時看書的體驗差不多。

當你給自己確定了看書的時間,你的大腦就上緊了一根時間的弦。有了這根弦,你的大腦就會有意識地督促你全神貫注去閱讀。

如果你恰好不幸是一個好勝心強的人,你會更加全神貫注,你希望從單位時間獲得更多的收獲,當你有這種主觀意愿,你的閱讀效果就不自覺的往上漲。

很多人都知道的番茄工作法,就是給自己定一個25分鐘的時間來做事,這種定時的效果,就是讓你在25分鐘內專注做事,讓你有目標感,緊迫感。跟定時讀書是同樣的效果。

定時讀書的方式,就是給自己讀書定一個目標。這種定目標然后實施的方式,可以推廣用到其他地方,讓你的時間變得更有效率,比如:

每天,你可以給自己一個任務,就是做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然后給這件事定一個完成的期限,也就是目標,你每天的效率就會提高很多。

督促方式,對有自信心的人來講,要比自信心弱的人更有效。自信心弱的人,用計時的方法讀書,可能會感到負擔,當這種負擔超過一定的程度,就會變成了焦慮煩躁,讀書效果反而不好。

定了時間,有人喜歡一次把一本書全部讀完。密西根的艾德伍德斯教授認為:

一次讀完的效果,遠不如多次讀完更好。

我非常支持他的這個觀點。理由涉及到了大腦記憶科學中的發散思維。

奧克蘭大學(Oakland Unversity)工程學教授芭芭拉奧克利(Barbara Oakley)在她的《a Mind for Numbers》一書中撰文說明,人的大腦神經有兩種模式,分別是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和發散模式(diffuse mode)。


這兩種模式對應兩種思維,是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而發散思維,需要離開學習的環境和對象,可以散散步,可以喝一杯咖啡休息一下,這個過程,會把你讀書過程中的內容自動整理,這個整理過程不是你能意識到的,但是效果會在未來體現出來。

當你重新調用你學過的看過的書的內容,你發現你開竅了,也就是你明白了更多。所以,芭芭拉認為,學習讀書的過程,要把專注思維跟發散思維交替進行,效果才最好。

所以,如果你計劃用4個小時讀完一本書,可以把這四個小時劃分成四個一小時去閱讀。而這四個一小時,可以再分開到不同的時間段。中間留下一些發散思維的時間,這樣的閱讀效果會更好。

我們如何操作定時讀書呢?

大家一定都有智能手機吧,智能手機,應該都有倒計時這一項,你可以倒計時一個1小時。


這種方式的弊病,就是只能記錄單次讀書時間,不利于統計,如果想統計的話,還有更好的辦法。使用一個叫做atimelogger2的軟件來記錄,下面我把記錄過程演示如下:

比如你看的書叫《把時間當作朋友》,你計劃6小時讀完。你就在軟件中給這本書設定一個6小時的目標。
當你閱讀的時候,你就同時啟動你的倒計時器跟這個《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按鈕,這時候,兩個計時器同時啟動,當你的倒計時鈴聲響起,一小時過去了,你的atimelogger2中也會記錄了整個時間消耗。

不同的是,atimelogger2會把你使用的時間累積,你過幾天再讀的時候,再進行記錄,最后讀完這本書,這個時間累積也就完成了,你可以輸出這一項的實際時間。

這種方法,會在計時過程中,顯示出你已經用了多長時間,還剩下多長時間,就像玩游戲一樣。


如果你不想用兩個計時器,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直接設定每次讀書的時間是1小時,這樣,到了一小時就會鬧鈴提醒你,這種方法,可以只用atimelogger2就能實現。

但是這種辦法,就沒有總時間的顯示了。不過輸出的時候,你還是可以通過報表輸出功能知道自己總共用了多長時間讀這本書。

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讀一本書用多長時間,僅僅就是因為沒有記錄過,讀了也就讀了,最后也不知道是多長時間讀的。

這種不知道自己讀書時間的問題,體現在學生復習的問題上,就會表現為到期末考試的時候,總會復習不完。因為他不知道一本書要多久能復習完,心里根本沒有數。而那些知道自己多久能復習完的人,就會把響應的時間分配下去,最后考一個好成績。

用atimelogger2,你最后可以統計一年中你總共用了多長時間讀書,讀了多少本。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通過記錄讀書的時間,可以讓你更加了解自己。你就知道一年你能讀幾本書,你也知道別人說的那些讀三百本,一千本的究竟是不是靠譜的,是怎樣閱讀的。

知道自己的讀書時間,就會構建自己的讀書套路,可以真正靠譜地規劃一年讀幾本書,實現怎樣的成長。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目標下無法實現的打擊。

總結一下方法:

制定讀一本書的總用時;

把時間劃分成幾段,實現有效的閱讀;

了解自己的讀書時間,實現未來的讀書規劃。

參考資料:《How to read a book》, University of Michigan,Paul N Edwards.
《 a Mind for Numbers》,Oakland University Barbara Oakley.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