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定時讀書法續一

我在《來自密西根大學的定時讀書法》中提出了讀書需要確定時間,但是并沒有具體談如何分配這些時間。本文將繼續討論這些時間的分配問題。艾德伍德斯教授提出了把時間分成三份來閱讀。

第一遍,用5%-10%的時間;
第二遍,用70%-80%時間;
第三遍,用10%-20%時間。

為什么要讀三遍?

三遍閱讀,分別要解決不同的問題。以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為例。如果你希望投入6小時來閱讀這本書,那么,三遍閱讀時間分別是:

第一遍:30分鐘(約按10%)
第二遍:4小時:(約按70%)
第三遍:1個半小時(約按20%)

第一遍目的:粗略了解書的結論,書中的概念,目的,方法。得出結論的證據。

閱讀第一遍的方法:用作者Edwords 的話來說,就是“粗略閱讀,標記畫線( Mark-without reading carefully)”,而這些畫線的部分,就是你覺得重要的部分,需要在第二遍閱讀中給出答案的部分。所以,第一遍閱讀,就是

給第二遍閱讀提供問題;
為第二遍閱讀提供指南;
為第二遍閱讀節省時間.

這些需要標記的部分,一般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等處,或者文章段落中也會出現一些概念性的文字。

第二遍閱讀,時間比較多,達到總體計劃時間的70%—80%。這遍閱讀,需要:

回答第一遍提出的所有問題

第二遍閱讀的方法,閱讀重點是第一遍畫線的部分,以及每一章節的開始,結尾等處。

第三遍閱讀:用自己的語言,解讀書中的概念,觀點,論據,總之,用自己的話來寫出書中表達的主要觀點結論根據。艾德伍德斯認為:

“每100頁書的內容,用你自己的語言整理出大約1-3頁來。(1-3 pages of notes per 100 pages of text is a good goal to shoot for.) ”

如果你習慣看電子書,筆記做起來真的是太方便了。見下圖:


筆記使用的軟件:

多看軟件(支持pc,mac,安卓系統,蘋果系統,可以同步);
印象筆記(支持所有的平臺)

特點:

當你在電子書上畫線,這些畫線的部分自動就傳送到了印象筆記中;
如果你在書上又做了筆記,則筆記也會自動傳輸到印象筆記中。
最后讀完一本書,你就會自動有了一本包括你畫線部分加上你做筆記部分的一本電子新書。是不是很酷?


你還可以給這本書加上作者的網站鏈接,其他相關的參考資料。這些全部做到印象筆記中。
實現此自動過程,需要把印象筆記跟多看軟件進行綁定。

有人問,如何把自己的kindle電子書轉化成用《多看》軟件能夠閱讀的格式呢?使用一個軟件,非常方便,這款軟件的名字叫:
Calibre

如果你看的是紙書可以用手機拍下劃線的部分,傳送到印象筆記中,然后在印象筆記中再敲入筆記。一樣好用。

為什么要用印象筆記做讀書筆記?印象筆記的搜索功能完善支持任何文件格式的搜索,甚至支持圖片中的文字的搜索。

下面總結一下,閱讀過程中的時間分配原則:

第一遍,5%-10%時間,用于找出書中有價值的內容,劃線標注,提出問題;
第二遍,70%-80%,閱讀畫線部分以及各章節開頭結尾部分,以及其他關鍵部分,回答第一遍的問題。
第三遍,10%-20%時間,用自己的語言做筆記,找一款靠譜的軟件比如印象筆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