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

第二次讀這本書,比第一次讀的更慢,更細,因為自己最近一年好像有些浮躁,該讀一些安靜的東西讓自己的心舒展一下了

已經(jīng)不記得這本書是從哪里找到的,可能是朋友推薦的,也可能是網(wǎng)上書單里面的,不過能夠讀到,真是慶幸。可能因為吳念真先生是劇作家的原因,每一個故事,每一句對白都畫面感十足,當我的目光慢慢的掃過每一行的文字,故事就像電影或者電視劇一樣聲情并茂的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而字里行間的感情,或是憂傷的,或是溫馨的,就慢慢的流淌到我的心里面,不停的澆灌著我那顆有點干燥浮華的心,告訴我緩一緩焦急的腳步,看清楚自己走的路

一、羨慕會講故事的人

吳念真先生的故事講的真的完美,每一句話都那么平淡,像小溪一樣流淌。但是水清澈見底,時不時會有些小魚小蝦,攪動水的平靜。

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會寫東西的人,可以把自己心里的東西用一種平淡的語氣,慢慢的講給大家聽。可惜,第一我忘性太大,所以老是記不住故事,或者記住了故事,到真的要寫的時候確忘記了細節(jié),寫出來的故事乏味到自己都不想看。

二、好想自己有這樣一個老師

里面我看了非常非常感動的一個情節(jié):“老師最后寫到:我覺得好丟臉,竟然用大人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個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回想我小的時候,還真的有幸遇到過一個這么好的老師,當時她已經(jīng)頭發(fā)花白,她在學(xué)校里面一直努力的念想就是我們這邊孩子都可以好好的,長大。

三、一些摘抄,少,但是每一句的感動都深深留在了心里

1. 有時候會想,生命里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后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yǎng)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到別人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jīng)過時間的篩選之后,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jīng)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仿佛都已云消霧散。

2. 在人生的過程中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或輾轉(zhuǎn)知道你們的故事;記得年輕的時候聽過一位作家的演講,當有人問他有沒有做筆記的習(xí)慣時,他笑著說:很少,因為我不可能隨身帶著筆紙,而且我相信,該記得不會忘記,會忘記的應(yīng)該就是不重要的東西。

3. 祖父說,事務(wù)所的職員這十幾年間沒有人離開,由于老板不在,所以他們的薪水都不是“領(lǐng)取”,而是用另外一個名詞替代,叫“借支”。祖父說這叫情義,這種情義臺灣人才了解。

四、我也感謝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

因為有了你們,才有了我和我生活的所有色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